“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回到北宋当大佬 祝家大郎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左谏议大夫,同知谏院。这位才俊里面请!

第四百一十五章 左谏议大夫,同知谏院。这位才俊里面请!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北外 武戒文冠录 圣途人篇章 百秀宫 我在万域称仙尊 逐道青阳 医武无双 我的面板修行路 轮回共生 我以菩提镇神魔 长生从熟练度面板开始 武侠谷传奇 修修补补的长生路 我有神级文明系统 凡人修仙传之莫简离传 我在古代发家致富路 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 洗天策 异世修武,寻仙之途 身虚公子勇闯仙侠

老皇帝看着甘奇低下去的头,还故意假装去弄着箱子里的稻种,微微一笑,此去泉州一年多,接着又让他立马离家,是有点不近人情了。

心情太好的老皇帝,决定放甘奇一马,开口说道“钦差人选,容后再议,诸位卿家先议一议该给甘道坚什么封赏何事啊?”

终于到正题了,甘奇偷着笑,还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臣献祥瑞,只愿社稷昌盛,国泰民安,并未想着封赏。”

老皇帝嘿嘿一笑,看了看甘奇,心中大概在说小伙子,你这点花花肠子就别拿出来显露了,祥瑞是献了,保万民不受饥寒之苦也没有乱吹嘘,但是这最终的目的,老头子我还是知道的。

“诸位卿家都说一说,以甘道坚之才能,适合一个什么官职啊?”老皇帝又问。

韩琦装作思考的模样,不开口。

韩琦不开口,许多人也就不会开口,还有一些人知道甘奇与韩琦之间的矛盾,便也懒得惹事。

包拯是不方便开口,要避嫌。

升任参知政事不久的张晟想说话,但是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到给甘奇安排一个什么职位比较好,他短暂当过甘奇的上司,也是个清流人物,所以还算喜欢甘奇这种能喷人的人,所以想把甘奇留在御史台,但是甘奇这回要升官,直接升任御史中丞,好像有些不妥。

曾公亮是不说话的,他不想与韩琦打擂台,因为他如今在韩琦的大本营枢密院当官,本就大小麻烦不断,懒得惹事。

一些中层官员,那是没有资格开口给建议的,甘奇已经穿红袍了,还要升官,那就与朝中大多数人的品级相当了,甚至还要高出许多人的品级,同级别的官员任免,哪里好意思表意见?甚至是上官任免之事,下官哪里敢乱说?

老皇帝有些奇怪,奇怪怎么问了这么一句话,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口来给点意见。

好在有一个铁憨憨,忽然就出来了“臣以为,知泉州事甘奇,本属台谏,有直谏之风骨,可在台谏当职,知谏院再合适不过。”

这个铁憨憨,正是都市长冯京。他这个官职品级,刚好介于有资格说话与没有资格说话的中间。

老皇帝皱眉在想,知谏院?好像还不错,能挥甘奇敢打敢冲敢说话的性格。

韩琦有些头大,甘奇本就是个大喷子,每天逮着他喷,再给甘奇安一个喷子头目,那还了得?

喷子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做御史的,那是坚决要得罪人的,以喷高官为荣,喷得好能升官,喷不好要滚蛋。这种衙门,是韩琦无论如何也掌控不住的。

除非皇帝不是仁宗了,否则喷子衙门,虽然没什么真正的实际管辖的权力,但那也是让那些有权在身的官员看着就憷的存在。

韩琦得说句话了“陛下,老臣以为知谏院不妥,甘奇有奇智谋划处事之能,放在台谏为官,着实不妥。”

“韩卿觉得何处比较妥呢?”老皇帝问道。

“老臣以为,不若把他调到政事堂行走,出谋划策,定夺国政,也可增长眼界。如此方才是不埋没了人才。”韩琦这是要把甘奇调到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的意思,把甘奇变成自己的直接属下,这还真是一个对付甘奇的好办法。

老皇帝又在想,政事堂,倒也可以,甘奇是个谋事办事的人,放在政事堂也不委屈,正好光热。

老皇帝转头问了一句“包卿以为如何?”

问到包拯了,包拯自然得开口表意见“老臣以为,甘道坚年轻气盛,又正直敢言,还出身台谏,唯有台谏之职,方能才尽其用,至于谋事之才,在朝堂议政之时自有施展。真若令他独当一面,还需打磨锻炼。所以老臣比较同意冯知府之言。”

都有道理,老皇帝听得是连连点头,但是他并不纠结,到了他这年纪,处理朝堂政事,早已过了纠结的阶段。

左右看了看,没有人再说话了,老皇帝开口“那便寄禄门下省左谏议大夫,领同知谏院之职。诸位以为如何?”

左谏议大夫,在门下省,也属于三省,就是韩琦的下属,但这个职位是个寄禄官,没有实际权力,但是有谏议之职责,就是得献言献策。

谏官这个系统,也有些奇怪。其实每个衙门都有谏官,有时候会放在各个衙门里,有时候又会独立成系统。

仁宗朝时期,谏官就是独立成系统的,过二十年后,谏院又不独立了,又放回各个衙门了,比如左谏议大夫,就成了门下省的实权官职。也就是说,有谏院的时候,是独立监察体系。没有谏院的时候,各省是自己监察自己。之所以可以自己监察自己,是因为还有一个御史台。

谏院与御史台,许多时候挥的作用是眼中重合的。谏院独立有独立的好处,独立监察自然更公正。不独立也有不独立的好处,不独立的时候,就避免了权职重合,让御史台一个衙门行使监察之职。

谏院之下,可以同时有几个知谏院,有左右谏议大夫,有左右司谏,有左右言正。

老皇帝这是要一锤定音了,唐介倒是在笑,他也是知谏院,甘奇如今成了他的同事了,还是实权同事,知谏院有没有兼职谏议大夫,就是权柄大小的区别。甘奇这属于知谏院的常委。

韩琦黑着脸,又没有反对的借口。

包拯很欣慰,没有让韩琦得逞。

甘奇自己也很高兴,冯京十年就当了都市长,甘奇这种升迁度,已经是要弯道车了。同知谏院,正五品上了,唐介一走,他这个常委立马就知谏院了,再一调任,御史中丞。想一想都美美的。

“把就这般了,着中书拟旨,门下出,审官院报备,吏部正诰命。”老皇帝一通安排。

甘奇已经在谢恩。

这件事情说完,老皇帝心情大好,忽然又问了一句“宗兰可是产有一女啊?”

公事场合,怎么忽然问起了私事?这有点尴尬,甘奇连忙答道“回禀陛下,正是。”

“可有取名?”老皇帝又问。

“还未取名,昨日匆匆一面,今天就忙起了公事,还未顾得上。”甘奇如此答着。

老皇帝点着头“嗯,退下吧。”

甘奇退下了,站到自己该站的地方去。

朝堂里又开始议论其他的事情,主要是花钱,各个衙门争着要钱花。这也是朝堂的常态,国家大事的重要一个方面。哪朝哪代都如此,各个衙门都要钱花,钱怎么分配也是一门大学问。

甘奇参与不了这个问题,他现在只有负责赚钱的资格,没有参与花钱的资格。听着各位大佬吵架就行了,其实听他们为钱吵架,也能长见识,从钱的分配,就能真正看清楚朝廷运作的许多细节,也很有意思。

下朝之后,甘奇跟在包拯的屁股后面往外走,包拯黑着脸又一通教育。

当包拯的弟子也是可怜,一天天的,就没有一句好话。

走到左掖门口,忽然有一个太监追上来了,给了甘奇一张纸条。

甘奇打开一看,上面写了两个字呦呦。

包拯斜眼看到了,终于有了一点笑脸“哈哈……御笔钦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诸天纵横:从东方不败开始 抗战之我是红军最稳战将 三国之无敌熊孩子 魂回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