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晚清的变革与复兴 > 老大的权力

老大的权力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百岁老人的末日求生 我夫君实在太谦逊了 开局独获神职,成就至高 网游:神级法师,我即是巅峰! 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 练习时长两周半,C不了继承家产 网游之国士无双 堵泉水杀怪十年,世人却判我有罪 老婆请听话 闪婚白月光的小叔后,他后悔了 相公是把剑 崩铁召唤手册 网游:我将职业进化到超凡入圣 我们的小秘密 女友结婚之我是主持人 八零后妈摆烂养崽却被全家宠爆 别诋毁我了,我可不是最强 杀手重生,我真的只想做普通人 逆天改命之都市狂少 封神:一天百万功德,闭关成圣人

国家是谁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主权在民”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需要去讨论的价值判断,人们只是去反思我们的现实行为是否符合这一价值判断。

与现代一样,中国古代也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只是这一价值判断的回答是另外一种:国家是君主的。

《诗经》所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千百年来,这已经成为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一个部分。

未央宫建成以后,刘邦在未央宫宴请诸侯王和所有大臣。吃饭的时候刘邦十分得意,对他爹讲了一番话,非常有名,是这样说的,“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311意思是说,当初你总觉得我不如我二哥能置产业,现在你看看,我的产业和我二哥的产业比一比,到底谁的家产多?在皇帝那里,国家就是自己的私产,任何一代君主都是这样认为的,虽然并不总是光明正大地说。

把国家当作私产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当然对拥有者来说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历代统治者为了实现这种国家的私有化,需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现实权力,以保证这一私产的真实存在。

这就是中央集权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人类首领,我们一般倾向于认为“丝毫不具有强制权力”,但是后来的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酋邦,被我们认为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的最后一种社会存在形式,而这时候酋长的权力则“支配着一切最主要的领域,对臣民有着生杀之权,可以抢走他们的财物,甚至能够做出死刑判决。”312

尧舜禹时期是儒家传说中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考古学中所称的部落联盟时期,而此时的部落联盟首领已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语·鲁语》中记载,“昔禹致会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禹可以因开会迟到而杀掉一个氏族的首领,无论其本意如何,都说明了禹的权力之大。

夏后启是通过“僭取”的方式获得部落联盟的最高权位的,虽然一开始受到了各种挑战,但是随着有扈氏的失败和夷羿与寒浞的灭亡,不仅使夏后启开创的“家天下”的世袭制受住了考验,而且也进一步使夏朝的王权得到加强。

夏朝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王权与神权紧密地结合起来,君后把自己的一切行动都说成是执行“天”的安排。夏后启在与有扈氏大战于甘地之时,把本来是保卫自己君后之位的斗争,说成是“今予惟恭行天之罚”313。夏朝的军事政治重大决策都由夏后本人亲自制定,虽然他也召集“六卿”议事,但是他们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起到任何的监督制约作用。如遇重大问题拿不定主意时则通过卜筮来解决,因此专设有卜筮之官。

君是否代表了天的意志,现在我们认为是胡说的,是统治者为强化统治而骗人的一套把戏。但是历史地看待问题,他们的确是把这一套骗人的把戏当成真理去信仰的,不仅要求别人,甚至自己也深信不疑。夏朝的末代君后桀“淫虐有才”,倒行逆施,滥施征伐,宠幸妺喜,重用佞臣赵梁。伊尹劝谏,不听,归商汤;关龙逄“引皇图而谏”,被杀死;终古哭谏,夏桀“暴乱愈甚”,终古终于“出奔如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桀说,“天之有日,由吾之有民,日亡吾乃亡也”314。终于导致“诸侯叛桀”,为商汤取代。

商汤灭夏建国后,大力充实和完善国家机器,用以巩固新的国家政权。比夏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商朝更加强调“以神道设教”,把自己与神密切地联系起来。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商族的始祖契是他妈简狄吞了玄鸟蛋而怀孕生下来的,而这个玄鸟蛋,是上天下令让玄鸟给简狄送来的,这样契就与天神结合起来了,其子孙当然也都有了与上天直接相交往的本事,可以通天。他们在人间的统治,都是身不由己的,都是执行天神的旨意。汤伐桀时,打的旗号就是“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315为了完成与神的交接,后世商王都用龟和骨作为法器,以致事无巨细,所以商王朝的占卜是比较发达的。

与神权相结合使商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是对所有官吏及诸侯国君长的任免权;二是对一切行政事务的最后决断权;三是对所有臣僚的监察权;四是对军队拥有最高统帅、指挥权;五是对臣民拥有最高的司法权。在商朝,商王的讲话就是法律,正如《尚书·盘庚》所说,“予制乃短长之命”,“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用现在的话说,“想灭谁灭谁”。

周朝是个王权相对较弱的时代,王权的衰落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对神权的否定与“德治”的提出。商王的统治是建立在与神权的紧密结合之上的,为了打出反商的旗号,周公强调,“天命靡常”,“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惟其不敬德,乃早坠厥命。”316明确指出,殷朝的灭亡是因为“不敬德”。武王伐纣,周朝取代商朝,是因为周朝“以德配天”。在周公那里,天、王、民成为一种三角关系,王命取决于天命,但天意取决于民意。这就使得毫无限制的商王权力,变成了一个受命于天,又受制于天的周王权,如何才能“祈天永命”,只有“用德祈天”,“敬德保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中国民权的第一次提升。

周王权衰落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分封制的建立。周朝建国之后,分封姬姓宗室子弟和功臣为列国诸侯,具体分封数量不确定,《荀子·儒效》中说:“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又说:“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在周朝,各诸侯国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周天子分封给他们的领土,可以世袭,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同,并且还有自己的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

军队不在自己手里,那么周王主要靠什么完成对诸侯的制约呢?礼。

分封出去的诸侯多了,就造成了周天子自己的疆域缩减,而各诸侯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独立更使得周天子号令的影响力大为减弱,最后导致诸侯坐大,中央权威衰落,局面失控。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但是到了东周,随着周王室权威下降,很多诸侯都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了。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充分体现了这一周王室中央权威衰落的过程。

自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再也无法控制诸侯国,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东周中央政权衰落的程度。

一是周郑交质。周幽王之子,东周第一代王周平王(约前781—前720年)为避犬戎,把都城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在这个过程之中,郑武公立有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郑武公死后,郑庄公继位,仍为周卿士。周平王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虢公,以保持权力的平衡。郑庄公生气了,“郑伯怨王”,周平王矢口否认也不行。问题严重了,周平王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于是做了个举动,交换人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317。中央政权在自己的人事安排方面,竟然如此无自主权,还与郑庄公采用了平等的“二国”之间的办法,中央王权的衰落可见一斑。

第二件事是周郑交恶。是接着第一件的。周平王死后,人质姬狐回朝继位,然而不幸的是,姬狐回朝后就病死了,于是其子姬林继位,是为周桓王,郑庄公在朝廷上继续以卿士身份专权。姬林不甘心受郑庄公的控制,就把他撵走了。郑庄公回国后,便开始寻衅滋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318,不久,郑庄公又假借天子之命,出兵攻伐宋国。姬林大怒,干脆免了他卿士的头衔。郑庄公也不示弱,一连五年不去洛邑朝见。姬林实在忍耐不住,不顾臣下劝阻,亲自统领军队去讨伐郑庄公,郑庄公也点起兵马迎战。结果是王师大败,周桓王在撤退时被郑国大夫祝聃一箭正中肩膀。事后,郑庄公假意派臣下去向姬林赔罪,姬林只好借此下台阶,宣布免郑庄公之罪。长葛之战使姬林威风扫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的牌子,从此,诸侯越来越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了。

周朝是靠礼建国的,但是到春秋后期,随着王权衰落,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伴随着一些贵族势力的不断增长,他们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三桓之首,就曾“八佾舞于庭”319,所以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20

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与周王朝软弱的“封建”体制让各派思想家们在国家管理的根本问题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那就是大一统。《管子·兵法》中强调“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墨家则从国家存亡的角度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墨子说,“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321而儒家思想则更直白的强调,“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322提倡性恶论的荀子更是认为,“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则乱。自古至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323法家的代表韩非子说得更明白:“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324甚至以“无为而治”著称的道家也强调“大一统”,庄子说,“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325

长期的分裂终于迎来国家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废除封建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等政府机构,在地方则实行郡县制,完成了由中国古代封建贵族统治到“大一统”的君主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转变。

大一统的国家存在形式需要高度的中央集权去完成,而这一中央集权在秦朝就完成了他的雏形:在行政方面,“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26,要求绝对统帅和指挥自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所有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完全根据他的意志和指令办事;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方面,皇帝的指示优于一切现行的法典法令,遇有抵触,一律以皇帝指示为准;在财政方面,皇帝认为,全国的人口、土地都是自己的私有物,掌有对国家财政收支的全部支配决定之权;在军事方面,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通过权力分割等方式完成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和最高指挥权。秦朝政治体制的设立,奠定了中国后世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历代王朝,除了在意识形态上不断把皇权神圣化外,还不断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为避免分权或“僭取”做出种种努力。

汉高祖刘邦在夺取政权后,大肆屠杀异姓王,如燕王臧荼、楚王韩信、燕王卢绾、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等等,通过对异性王的打击,巩固刘姓政权。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明若晓溪2·冬日最灿烂的阳光 火影之木叶叛忍 应不识 离婚当晚,小狼狗哭唧唧求名分 半岛大行星 快穿之女配她手握打脸剧本 文娱:继母的女儿竟是未来天后 我真没想火葬场啊[快穿] 双界之男神归来 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