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低调平凡世子殿下小说 >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人借剑

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人借剑 (第1/5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花开剑起,猛虎下山 综武,大宋皇子的我总想闯江湖 综武:人在丐帮,挂机就能变强 泼刀行 长门山 僵尸:九叔的记名师侄 琵琶剑歌 斩魔,我是认真的 修不了仙那我可就修武了 反派逼我成仙 武侠世界行 剩三个月寿命配修仙不 仙界侠客行 紫曦 超维解析器 翻书风 异界幻线 沉霞 刻石记 自卑大侠

威海卫的战火持续胶着,从登6的龙须岛涵盖整座威海。

如今唯留东和国一家在此肆虐,其余西方列强已经沿海岸线往东海而去,这一次列强的侵袭注定要把战火烧遍大麓的半边天。

在武林大会结束之后,中原各地门派多有赶赴威海的武林人士,大麓的海岸线延绵涵盖数省道,中原不乏热血爱国人士,出于家国大义某些世家门阀也不得不出全力,毕竟是外敌入侵可不比自家人关起门来打生打死。

华夏悠悠岁月几千载,这片大地上上演过无数次厮杀,争得头破血流终究不过一张龙椅,可华夏在历史上再如何孱弱,从没有让外族鬼子在自家地盘上耀武扬威的惯例。

漂洋过海而来的如是,山峦阻隔的近邻如是。

至于蒙元,北狄戎,乃至东越百族,十万大山里那边的广袤南疆,厮杀了几千年,一时臣服,一时做主,更像是一家人里的嫡出庶出争那一家之主的家里事。

再说大麓王朝的陈氏本就是当年蒙元帝国统治下的藩属边陲小国,非要标榜自己汉族血统纯正徒惹笑话,所以在陈氏坐龙椅伊始就开始喊万族一家的口号。

天下大一统,方显天朝上国的威严,乃至于当年蒙元打下的偌大疆域,收服的各类种族,在中原人士眼里,都是那后脑勺有反骨的不孝子。

尤其是毗邻的东和国,弹丸之地,仰慕中原文化受惠极多,不料一夜之间翻身做主要做那忘恩负义数典忘祖的勾当,最是让中原人士心头恶心。

前几百年倭寇肆虐沿海大肆烧杀,中原人士的想法尤其幼稚,觉得就东和那挪不动腚儿的荒脊之地还敢妄想蚕食泱泱中土,本是一个扶不起的庶出不孝子,这偌大的家财,给你搬,当真搬得动?

再到铁皮船载着炮火连同那群鬼子登岸,就打得让人觉得特别疼。

东和大名本忠长胜举全国之力入侵,先用大麓始料不及的大炮长枪开路,如今站稳了脚跟就摆下了冷兵器架势。

看样子东和国这一次不仅要打得大麓不再高高在上,甚至还要掰扯掰扯哪家才是剑道正宗,哪家才是刀道王者,谁才是武道登高者。

东和国,不仅不认中原的文化传承,还要再分高下,证明自己可不是那只拿不认的邻居,乃是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别人家孩子。

齐鲁一地的兵力分散,因为嘉峪关那边形势更加危险,一旦让西凉元氏和魔宫中人过了关卡顺着西廊走道一路直通京畿道,甭说兼顾齐鲁一地的战局,怕是到时候就得龟缩一团打一场京师保卫战了。

太师沈望退走龙须岛之时就已经分析过当下形势,威海一地不可能指望京师的救援,能阻止东和国的步伐,只能依靠出山海关的北辽兵马。

而坐镇南都的陈曜,收拾南疆的烂摊子估计就够呛,更有可能的结果,是一路北上,到最后看能不能力保京师不失。

嘉峪关,西廊走道,在大麓稍有一些头脑之人都知道,已经沦为日后京师保卫战的战略纵深地,力挽狂澜之人,心有二异!

戊边军的即将赶赴总算让孤军作战的北凤骑稍缓一口气。

北辽五虎少将之一的吉雪,虽为戊边军火器营少将,可奈何手底下只有三千北凤骑可用,面对如狼似虎的东和国军队,只能依靠地形稳扎稳打,撑到威震天下的戊边军开拨到此,让这屡教不改的邻居知晓知晓,谁才是玩火器的老祖宗。

一大批的武林人士到来,对于战局影响不大,但应付那些渗透进来的东和浪人武士就绰绰有余。

出任云川楼川字营领的五虎少将雷霆,云川楼云字营领的五虎少将山雾,这两人赶赴威海战线,总算让节节后退的北凤骑在威海边缘站住了脚跟。

每日里都有武林人士按照统一的安排出没于山野之间埋伏东和武人,再顺手拔掉斥候。

又是隔三差五的组织好手,夜里偷袭东和军帐,从豫章涌来的人手不少,各个手底下硬朗得很,有世子殿下在滕王阁如此为北辽涨脸面,负责统筹全局的少将雷霆指挥起这帮武林人士少了诸多掣肘。

用齐鲁之地的驻守之兵稳固战线,调遣中原各大宗师出其不意,威海一地的战局稍显安定,再不似先前列强登岸之时那般摧枯拉朽。

看看被打怕了的北洋水师,也算得朝廷拨出来的精锐之兵,却在硬仗之下一击即溃,相比声明威赫的北辽戊边军,南都大戟军,驻守玉门关的神武军,定军山那边的白鹿军,据守京畿道的神机军,这才是大麓王朝横扫天下的王道六师根本。

当然其中,只以北辽戊边军为战力之尊,南都大戟军一直不甘愿而已罢了。

从豫章赶赴威海的武当小师叔齐潜玉,也在这边出过几次剑,那柄鸣梭,每次出剑,剑气如织绡,杀得东和武士只余嗷嗷叫。

齐潜玉的出剑极具仙气,潇洒自若,羚羊挂角,仿佛他的剑道就不是人间的剑道,相识之人暗自咋舌,莫不是真应了武当流传的传说,齐潜玉真是那吕祖真武转世不成?

在世人眼中宛如6地仙人的武当小师叔,并不如常人所想那般,在威海出剑是在砥砺自身的剑法剑道。

他知道,自己的大道,并不在战场。

代师收徒的武当掌教潜虚真人在天柱峰的时候从不管束这位小师弟,练剑也好,修道也罢,从来都是顺其自然。

齐潜玉曾经甚至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会呆在武当,游荡在七十二峰的林间,骑青牛读道经,出剑劈青竹,何其自在。

直到那个北辽世子到了武当山山脚,那幅在武当朝天宫多年未有动静的荡魔藏锋开始不受控制的嗡嗡作响。

也在那天,齐潜玉仿佛开了窍一般。

一半因为人,一半因为剑。

那柄躺在荡魔藏锋里温养的世间第一柄天品剑,御九天。

鸣梭和御九天的共鸣,仿佛在齐潜玉的眼帘重新开了一层天幕。

白云之外,天门之内,原来是还有大好光景。

占一卦,宜下山。

师兄让自己给世子殿下捧剑,那就下山捧剑,当个捧剑童子。

只是武当小师叔每次出鸣梭的时候都会有一股冲动,想要耍一耍那一柄骚动不已的御九天。

尤其这几天,御九天更是难掩剑气横溢,连荡魔藏锋都遮掩不住。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金刚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