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拜托,您可是世子殿下诶 > 第42章 乡学的问题

第42章 乡学的问题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寂道之上 修仙可以变聪明? 一剑闻录 仙曾在此 长生:从雕刻开始 玄境仙天 仙侠之惩恶 夺刀记之剑南奇遇 超凡修仙:科技时代之万域争霸 山河已无恙 九界恶神 宿命彼岸 君子斋 剑指燕云 灵气复苏之乱纪元 与卿误 万族皇朝 综武:悟性逆天,创出陆地真仙境 长生从赘婿窃家开始 梁王世子

金陵城外,刘家村

果农刘老汉家中的庭院内

刘老汉讲了很多关于刘家村的现状以及乡学的事,苏奕没有插话,甚至听得非常认真,因此刘老汉也没选择收嘴。

当刘老汉讲到关于村里兴办乡学的困难时,苏奕示意这才刘老汉停一停,喝点茶润润嗓,而在刘老汉喝茶的这段时间,苏奕问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那村子里乡学入学的孩子都有多少?如何才能进入村里乡学读书?”

刘老汉思索了片刻给出了答案,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他的几个女婿也适时的进行了补充。

原来,刘家村的乡学的规矩,孩子想要入学的话先孩子得满六岁,达到启蒙的年纪,且这位乡学的教书先生一年束修是三十两银子,朝廷支付一半,剩下的由村子里自己出,而这些自然就得由在读书的学子们均摊了,而且每位学子每年入学时都还要额外给予先生一定的聘金,每逢节日为了表示对先生的尊敬,还得敬赠先生\"节仪\",有钱的家庭给钱,普通的家庭给柴米油盐的也是可以的。

学生们自己的书本纸墨笔砚等等都需要自行解决购买,这也是很多农家子弟上不得学的原因所在,这所有资费加起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能够承担的起的,更何况自己的孩子去上了学,就代表着从此家里就多了一张吃干饭的嘴,少了一双干活的手,一加一减下来又是一笔开销要算上。

当然这些对现在的多数刘家村的家庭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了。现在愁的不是孩子上不起学,更多的是缺少先生来教啊!所以刘家村乡学的名额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现在村里的乡学就只有一位先生?”

“只有一人。”

根据朝廷的法度,一个村里的能够入学的学子达到2o人以上是才可以申请设立乡学,且一个乡学朝廷只委派和承担有一个教书的先生的资费,若还需要更多的先生就得自己想办法了和出钱了。

毕竟全天下如刘家村人这么多且都较为富裕的村子实在是不多见。事实上整个天下又有多少农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哪里还顾得上自家孩子当读书人的事?

“或许提高给先生的束修,才能请到先生来吧?”

“哪里有这么简单啊公子,不过,据说秋粮收租的时候,村里的几位族老会请求王府的大人帮忙牵桥搭线,看看能不能延请位先生来村里教书。今年天公作美,各家各户的收成都很好,已经有不少家庭表示想要自家孩子来年也能够入乡学读书,做了一辈子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加有出息,不再子承父业······”

村子里集体决议在秋收完之后,集资修缮祖祠,顺便将用来教学的地方修理一番,甚至再扩建一个来,以备将来第二位先生来好用······

而这请先生的事情,还得让王府的人来,毕竟这可是秦王府的人!在刘家村的人心中,秦王府的人就是无所不能的,请个教书的先生还不是手拿把攥,如果人家同意帮忙的话。

“话说现在村子里有多少适龄的孩子?”

“咱刘家村现在怎么说也算是个大村庄,适龄的孩子少说五六十个还是有的。”

过了十岁再启蒙的意义就不大了,毕竟十六就算成年了,在农村甚至结婚更早,有条件的家庭十三岁左右就开始张罗了。结婚越迟说明家里条件越差!

而过十岁的孩子如若学习成绩不错的话也需要到县学甚至府学去学习了,乡学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所以有乡试,县试。乡试过了就可以去县学念书了,县试过了就可以去府学念书了,而府试过了就等于有了考科举的资格,科举过了直接进书院继续深造三年,出来就可以直接做官。这就是当代读书人的晋升渠道与过程,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身份,当然其中所要花费的金钱以及时间就算不清了。这与每个人的天赋和气运息息相关!

“难怪还需要再聘请先生。”苏奕当然知道,现在的刘家村人家里的钱再多,最多也就够孩子最多念到县学了。最后还得看孩子到底会不会读书,是不是这块料再进行抉择要不要继续投资下去······

虽然秦王没有封地,但是现在这刘家村的情况算作是自己家的封地也不为过了,至少这村里的所有地都是秦王府所有,而这些似乎也得到了当年皇爷爷和现在皇伯伯的默许,否则也不会多年前将这块地赏下来。要知道之前的地可都里离金陵城很远的,而那些地的产出也都用于玄甲军的消耗了。

所以结合之前与刘启大聊完之后看出了其想让孩子上学的心思,再加上现在大楚鼓励女子读书,结合刘老汉的话,事实上刘家村适合读书的孩子还要多出更多才对。

想到那正是读书的好年纪孩子,却因为没有老师只能下地干活。苏奕的耳边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你是可以帮助到他们的。

如何让这些孩子有书读?或许自己真可以做点什么呢!

苏奕心想如果只是解决一个教书先生,自己说句话就能搞定。但是苏奕更知道太过于容易得到只会让人产生懈怠,只有让村民自己付出努力而真正解决读书难的问题,知道了其中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乡学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所以归根结底一切的困难还是村民的钱不够!增加村民的收入问题,自然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办个私塾都不是问题。

具体如何操作呢?在来刘家村的路上,苏奕想到了刘老汉,这个曾经自己遇到的卖瓜的老汉。特别是在今天下午参观过他的果园以及计算他的收入之后和他在村里的地位之后。

一个村子里一两百户人集体致富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从刘老汉这里,可以启动刘家村种植业的展,比如瓜果蔬菜的种植;展养殖业,鸡鸭鹅猪羊鱼虾等等,金陵百姓的肉食来源还是非常短缺的;既然每年每户家中都有这么多余粮,如果能够将其酿成米酒,岂不是能将利益最大化?这些都是苏奕心中的初步设想。

这一个村子才两百来户人口,就算能有再大的产出,在百万人口的金陵城来说也实在是太少了,只要秦王府能够在销路上给予帮助,这些就都不是问题。

比如瓜果蔬菜方面,只要自己的辣椒种子和栽培技术弄到手,先不种别的,就只是辣椒都够整个村子里人财的了。

至于养殖业可以化整为零,各家独自饲养,再化零为整,王府统一按需收购,也算是一份收入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龟灵界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