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灵异耽美 > 考古簋迹 > 第63章 恰马尔

第63章 恰马尔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君子之面,让杀戮降临现实 八十年代玉珍嫂 海棠醉月 至暗森林:我的刑侦笔记 操梦师 民间故事奇谭 真实逃杀俱乐部 被读心后,恶毒千金人设崩了 风水天师 斗爷 地下密藏1949 罪恶狩猎者:头号追凶人 暗夜烬明 午夜杂货铺 你闻,今晚的风是杜鹃花香 盗墓日记:坟藏书 禁欲妄爷掐腰宠 高手下山:开局我把绝美女尸整活了 我去酒吧你卡颜?当场逮捕诈骗团! 真千金心声泄露后,京城处处都是猹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都是从敬畏开始的,这是源于相对于这个世界人类的渺小。另一方面人类又是个复杂的生物体,面对恐惧他又显示出傲慢,总是试图去控制这个世界,于是因为畏惧天地创造出了巫觋,因为畏惧苦难出现了宗教,因为畏惧饥饿开始饲养和耕种,无疑在与世界对抗的同时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现在科学昌明,似乎已经可以人定胜天,人类逐渐失去了对世界的敬畏,纸醉金迷,肆无忌惮地挥霍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或许当我们完全失去敬畏心得时候,就是这个世界反噬的时刻。某种意义上说,瞿北野可能就是个没有敬畏心的疯子。

对于窥舆图上那些点位,尽管瞿北野只确认了勐腊的位置,其他的点位都没有确切实证,但他依旧坚定地认为那些就是光塔位置。对于三千年前摩亨佐达罗的爆炸遗址坐标在窥舆图上出现,让他更加确信这一点。目前科学界对摩亨佐达罗爆炸的猜想有很多,比如核爆,陨石撞击等等,有意思的是这些猜想虽然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却没有一个能让人完全信服。瞿北野不是人云亦云的人,他有自己的思考,勐腊山里光塔爆炸威力类似于地下核试验,那么摩亨佐达罗的爆炸威力相当。当然三千年前史前文明不可能存在核爆炸,那么当地曾经生过一次光塔爆炸事故也说得通。

为了佐证自己的猜想,瞿北野找到另两次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爆炸事件,一是生于大明天启五年的北京城的王恭厂附近的大爆炸,二是19o8年生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的大爆炸。这两件爆炸事件都有相同的记载,即是爆炸点见极其明亮的火球,继而出现黑色蘑菇云。通古斯大爆炸甚至波及到七十公里外。尤其是通古斯爆炸的遗迹残留与摩亨佐达罗有类似的情况,明显有核辐射的残留。

令瞿北野兴奋的是,这两个坐标点真的就在窥舆图上找到了,这足以从侧面证明他的猜想。于是瞿北野又找到张鲁一,指手画脚地将现告诉他。张鲁一心里倒吸口凉气,如果瞿北野说的是真的,那么幸而勐腊的光塔是在深深的地下,所以破坏并不大,否则他们岂不是把整个勐腊给夷为平地,那就闯了大祸了。

虽然心有余悸,张鲁一还是故作镇静地说,这只是猜想,没有确凿证据,再说根据记载北京王恭厂爆炸事故从天启到崇祯生过至少有十几次,那里有个火药局,不排除是火药殉爆事故。

瞿北野轻轻摇头一笑“你们学考古的,习惯引经据典,根据记载王恭厂爆炸生于城南,瞬间有两万余人化作齑粉。据说当时有尸体被冲击波从城南甩到昌平。还有记载爆炸生后一个时辰内,北京城下了一场尸块雨,可见爆炸威力有多大。”

见张鲁一沉默不语,瞿北野接着说“明朝的时候还没有TnT,用的还是黑火药,想用这种原始的黑火药达到核爆的威力,你想这需要多少量?”

张鲁一的确无法反驳,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有人曾经估算过天启王恭厂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的当量。明朝时期的确还是黑火药,如果要达到相同威力,那么吨数明显要大许多,小小火药局估计很难一下储备这么多火药。

看到张鲁一被问住,瞿北野还是有些小得意,也就没再继续说下去。他这次来不是要跟张鲁一说这些,而是来辞行的。他想在进入罗布泊之前,去石河子找一下当年地质队的孟建生了解一下情况,如果张鲁一想通了,就联系他在乌鲁木齐汇合。

张鲁一知道瞿北野和自己一样执拗,一旦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于是从兜里掏了些钱给他备用,省得这家伙和上次一样又被当盲流给遣送回来。

送走瞿北野,李春正巧从外面进来,跟瞿北野打了个照面。

“书呆子当自己大爷呢,啥事都不做。要不看哥面子上,李爷今儿就揍他个满地找牙。”李春冲着瞿北野的背影啐了一口。

他实在太了解李春,就是标准的嘴硬心软,只要嘴上不痛不痒地对他说几句体己话,顺毛再撸几回,这货立马屁颠屁颠跟打了鸡血似的。考古是一份寂寞的工作,或许是长期沉浸在这种寂寞的氛围里,张鲁一并不擅长与人交往,更喜欢通过文物与古人神交,在生活上更加是丢三落四。李春吐槽张鲁一基本属于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在前期物资准备和联络工作,李春直接排除了张鲁一,自己亲历亲为地忙前忙后,只是他还不知道至今张鲁一还是处于一个犹豫不决的状态。至于瞿北野,李春却是一肚子气,在他看来这货就是在偷懒,一直耿耿于怀。或许这就是李春的双标吧。对于李春的忙碌,张鲁一并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所以也没觉得做个甩手掌柜而不好意思。

吃罢午饭,张鲁一准备出门溜溜弯,顺便消消食。刚走到院子,就见姬道玄斜靠在花坛边正闭目养神地打坐。张鲁一知道他这是在养气,所以也不想惊扰他,于是轻手轻脚地绕过去,却听到身后姬道玄幽幽的声音。

“是否再要勘察?”

张鲁一停下脚步,回头看姬道玄依旧毫无表情地闭目打坐,感觉这声音根本就不是他那里出来的,张鲁一只能尴尬地回道“没想好。”

“如去,我也去。我欲寻回过去。”

“好。”

街角的春意楼门口七嘴八舌地围着一群人,中国人天生爱凑热闹,喜好围观,看来这儿必定是有什么有趣的事儿瞧了。

张鲁一背着手,悠闲地踱过去。在人群外踮了几回脚都瞧不见里面。问了几个吃瓜群众,才知道里面有个老道在替人算命。

听到里面是个算命的老道,张鲁一顿时失去了看热闹的兴致,他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俗话说十个道士九个假,尤其那些满嘴麻衣神相的全不可信。说起来释教和道教都讲究修行,往往会选择遁世远离红尘,就没见过没事满大街溜达的和尚道士。或许有人会说也见过佛门弟子谙熟俗世的诱惑,还乐此不疲。这个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宗教的根本是一种信仰,修行实际上是通过修心和修身让自己更加靠近信仰的奥义。挂块度牒,剃个光头,会念几句经文,动不动就阿弥陀佛的未必都是出家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形,而在于心。这是题外话了。

走出去没几步,就听到有人叫他,回头瞧却是春意楼的于大旺站在二楼窗户那儿笑盈盈地打招呼。想想有段时间没见到,于大旺似乎又胖了些。自从上次被揍以后,于大旺明显老实许多。最近还听说于大旺从老板手里将春意楼盘下自己做了老板,看来还是有些春风得意。

“张哥,有些日子没见了,上来整两杯?”于大旺举着茅台瓶招呼张鲁一。

张鲁一一向不喜欢交际,摇摇手说了句谢谢,就准备离开。于大旺见张鲁一要走,着急忙慌地喊着等等,跌跌撞撞地蹦下楼冲到张鲁一面前,拉着张鲁一的袖子陪着笑脸“张哥,您是大忙人,总是神龙见不见尾的。今儿好容易遇上,怎么也得给小弟我一个面子,让我请你喝一回。”

“于……,应该叫于老板了吧。”张鲁一被于大旺缠着一时脱不开身,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也只能随口应付着。

“张哥您抬举我,我就是个做小买卖的,哪敢在您老面前冒充老板。”于大旺也不等张鲁一反应过来,连哄带架,张鲁一就这么稀里糊涂上了春意楼。

宾主落座,于大旺赶紧给张鲁一斟了一杯,嘴里尽是些不着调的恭维话。咱们老祖宗一直教育我们做事要拿捏分寸,过犹不及。马屁话虽然人人都爱听,但拍过了头就显得虚假了。张鲁一坐在那儿也不动杯子,微笑着看着点头哈腰的于大旺“于老板,说吧,要我帮什么忙?”

于大旺楞了一下,有些尴尬“张哥,的确有点小事想让你帮个忙。最近手里有几样开门货,找了个主顾也愿给好价钱。可人主顾说了,这东西必须请张卫东老爷子当面鉴过,才肯纳了。张哥,您说老爷子已经隐退了,这让我上哪儿请去?好在,主顾说了,如果请不出老爷子,就请您出山掌个眼……,当然,如果张哥肯帮这忙,这鉴定费自然好商量。”

张鲁一就知道于大旺无事献殷勤,必定没很么好事,于是压低声音说道“于大脑袋,你应该知道贩卖文物可是违法的。”

于大旺讪笑着“张哥,您看您说的,我于大旺也不是什么好人,违法乱纪的事咱也是不敢做的。”

张鲁一听了心里稍安,说是叫于大旺请那主顾一起过来,顺便看看货。于大旺如释重负,于是屁颠屁颠地去了。

于大旺这么一走,张鲁一觉得耳根子清静许多。透过窗户向下望,正看见下面看热闹的人群,被人群围着的是一位中年道士。道士背对着楼上,看不清面目,只是身材魁梧,皮肤黝黑,道士头顶这混元巾,身上穿得却是一件紫色的法衣,这是道家得道高功在做道场时穿的礼服,寓意“紫气东来”。道士平时的常服就是青色“大褂”或者“中褂”,哪有穿着这么正式出来摆摊的。看来这道士十之八九就是个冒牌的。道士身前地上铺着一方绸布,上面摆放着几本卦书和命签,还有龟甲和牛肩胛骨,东西倒是蛮全的,甚至边上还有一本星座命理。张鲁一心里觉得好笑,这道士倒是博学,就连西方星相也有研究,看来就差再弄个吉普赛水晶球和塔罗牌了。

老道士给人算了几卦后,收拾起地摊似乎准备离开。于大旺也没回来,张鲁一觉得有些无聊,低头看楼下,却看见那道士正抬头看着他。这道士年纪大概四十左右,两腮青耿耿的全是胡子茬,没留髭须,全然没有道士该有的仙风道骨,看上去更像是杀猪的。

出于礼貌张鲁一笑了一下,算是打了招呼。道士也伸手示意,然后朗声说道“楼上的檀越,可否请道士我上楼喝一杯?”

张鲁一心里好笑,檀越是施主的梵音音译,道教是国产货当然不会用梵语来称呼俗家人,而且道士不需要化缘,自然也不会称呼俗家人为施主。客气一点称呼善信或者大德或许才有些道理。张鲁一并不在乎这位是不是假道士,如果平日里,人家讨口酒也就给了,但这里毕竟是于大旺的场子,自己也不好做主,于是也就不理他了。

那假道士见张鲁一不理,倒也没觉得尴尬,只是伸手指了指楼上的张鲁一,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转身离去。张鲁一隐隐觉得这假道士似乎认识自己,但他很快就确认这道士他肯定没见过。不过经过在冷山堂的那次鉴宝,他在鉴古界也是名声鹊起,有陌生人知道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不到一会儿,于大旺领着一个人回到楼上。这人身材不高,皮肤黝黑,大蒜鼻子,厚嘴唇,一头黑色卷,很明显带有南亚次大6达罗毗荼人的特征,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个印度人。

于大旺煞有介事地将来人介绍给张鲁一,来人名叫阿里·恰马尔,是一位美籍印度人。恰马尔曾经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能说一点半生不熟的中文,再借用些肢体动作,交流还是不成问题。

当于大旺介绍张鲁一时,恰马尔很有风度地弯腰致敬。

张鲁一回了礼,笑着说“恰马尔先生,鉴古一般收取百分之十的佣金,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得了这个主?”

喜欢考古簋迹请大家收藏考古簋迹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机推荐: 逍遥小僵尸 规则怪谈:我本疯批,何惧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