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灵异耽美 > 考古簋迹 > 第112章 杜力巴传说

第112章 杜力巴传说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海棠醉月 至暗森林:我的刑侦笔记 操梦师 民间故事奇谭 真实逃杀俱乐部 被读心后,恶毒千金人设崩了 风水天师 斗爷 地下密藏1949 罪恶狩猎者:头号追凶人 暗夜烬明 午夜杂货铺 你闻,今晚的风是杜鹃花香 盗墓日记:坟藏书 禁欲妄爷掐腰宠 高手下山:开局我把绝美女尸整活了 我去酒吧你卡颜?当场逮捕诈骗团! 真千金心声泄露后,京城处处都是猹 尸香美人 麻衣风水师

这块石碟让张鲁一联想到了所谓“杜立巴石碟”的传说。当时在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古墓道中现的七百多块石碟,一面光滑,另一面却布满了看不懂的符号。这些文字之后被某位科学家破译,竟然现是以前被杜撰出来的外星种族杜立巴文明遗存。

张鲁一对杜立巴石碟这种毫无证据体系的猜想也就是一笑了之,只是眼前这块石碟却让他竟然对自己以往的认知产生了些许的质疑。

他将自己的现给李春看,李春显得十分兴奋。在他眼里这个石碟并没有什么很高的艺术价值,因为找不到同类别的东西很难断代,所以价格并不会太高,但一旦加入外星人的噱头,保不齐就会出几个冤大头。这话当然只能在李春心里萦绕,当着张鲁一的面是不能说的,否则肯定又要被张鲁一数落一番。李春只能心怀鬼胎地鼓捣张鲁一四处再找找有没有其他的现。

他们继续在乱石堆里搜寻,并没有现更多类似的石碟,显然这块奇怪的石碟是被棕熊从远处当作建筑材料叼回来的。棕熊会给自己划定领地,但也很少走出自己的领地,所以这片石碟的来源很大可能就是在这片棕熊的领地之中。

但是棕熊的领地大小来自棕熊自身的体力和实力,范围大小并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张鲁一有些泄气。李春则是兴致勃勃,他拉着姬道玄让他用鼻子去闻棕熊的尿骚味,毕竟熊类用尿标记势力范围是人尽皆知的,有姬道玄这样的狗鼻子在,不用白不用。

他依靠姬道玄的嗅觉走遍了棕熊领地的各个角落,搜索着每一处可能的地域。经过一番努力,还真让李春现了一堆类似的石碟。这些石碟原先应该是被深埋在冻土层里的,上面的硬土已经被棕熊完全刨松,露出一部分的石碟。棕熊的刨土方式简单粗暴,,完全不按考古正规流程办事,大部分石碟已经破损,但从表面依稀能辨认出与之前在熊窝里现的那块有相似的纹路。

关于埋在土里这个细节,让李春更多地联想起了窖藏文物,譬如西安南郊的何家村窖藏,那里可是挖出过大唐金器瑰宝的,这儿该不会也是个远古窖藏吧。想到这儿,李春立刻来了兴致,抽出工兵铲开始在石碟周边刨土。

“大春子,你在干啥?”当张鲁一过来的时候,李春已经挖开了大半,大量的石碟显露出来。

张鲁一瞅了一眼这石碟的规模,粗略算起来应该有一百多块,而且排列得整整齐齐,由此可以断定这肯定不是自然形成的,张鲁一猜想这应该是某个昆仑山麓的古代文明祭祀用品。

听了张鲁一的推断,李春无奈地扫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叹了口气“哥,你别闹了,就这儿天寒地冻的寸草不生,我们这装备在这儿待几天都够呛,还古代文明?论古代就这气候,鬼都活不下来,还祭祀个什么鬼。”

张鲁一想着李春说得也有道理,这种恶劣气候根本就不适宜人类生存,更别说出现古代文明了,但眼前这些明显有人工痕迹的石碟又怎么解释呢?

“外星人呗,只能用外星人解释了。”李春赶紧回道,自始至终他就有心将这些石碟带回去卖了,这么着急就是怕张鲁一给这些石碟定性成文物,文物可是不能随意买卖的,这么着他的算盘就落空了。

张鲁一随手捡起几片石碟翻看了一会儿,并没有说话,他并不相信有外星人这么一说,自小受到的理工科规范化教育基本禁锢了他的想象力,他只相信能被证据证实的东西。看着看着,他似乎现了些什么,拿出笔记本抽出一张白纸覆盖在石碟有花纹的一面,再用铅笔在白纸上涂抹,拓印花纹。

不一会儿一只鸟形纹样出现在白纸上。这会儿轮到李春哑口无言了。这纹样他见过,勾嘴直尾,鹰爪长冠,明显就是楚国的凤鸟纹饰,这回好了这些石碟真成文物了,他白刨这半天的坑了。

张鲁一很清楚,春秋战国时期各路中原诸侯都以龙为尊,唯独楚人崇拜凤鸟。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楚人出自东夷,是祝融氏的后裔,商周时期才被商人驱赶到了荆楚一带。东夷人崇鸟,楚国人只是继承下来了而已。

白纸上的凤鸟带着明显的楚国特征,也就是说这些石碟就是楚国遗存,可是疑问在于这里是喀喇昆仑,不说这里人迹罕至,就地域而言这里也属于当时的西域诸邦。就算春秋时期最西边的秦国也没有能力将势力扩展到这里,更别说位于秦国东南面的楚国了。那么这些楚国的石碟又如何会出现在这儿呢?莫不是真有外星人与楚国有过接触,并把楚国的石碟带到了这儿?这让张鲁一想到了勐腊石雕上的三眼人,还有巫皋簋上描写的赠送窥舆图的“三目人”,难道三眼人真的就是拥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想想也是细思极恐的。

张鲁一立刻尝试着拓印了其他石碟上的图案,凤纹最多,也有龙纹,虎纹之类的,但都带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这让他更加匪夷所思,眼前的一切场景已经越他现有的认知水平。

李春瞅着张鲁一皱着眉思考着,悄悄地拿了几块石碟放进随身的包里,这才装模做样地劝说张鲁一“哥,想不通就别纠结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对,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兄弟一起走是吧。”

张鲁一想着李春说的也有道理,野外考古时候他们考古人缺乏实证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有时候,不论是文物、遗址还是其他考古现,都可能无法立即提供明确的解释和证据。这就需要他们保持耐心和理性,逐渐解开谜团。而一个谜题的解开,往往就是考古界填补空白的存在。李春主动承担了填坑的任务,当然也趁着张鲁一不注意又摸了几块石碟放进背包里。

因为他们接下来要去冰川探险,不适合携带这些楚国石碟,所以为了保证这些石碟的安全,张鲁一决定就地掩埋,并记下坐标方位。等合适的时间,再申请正式的掘研究。

三人回到熊窝时,岩香已经将棕熊的伤口整齐地缝合好并涂上了草药。看着岩香一脸疲累,一直一张死人脸的姬道玄竟然奇迹般地露出一丝微笑,跑去从河里又挑了些鱼过来丢在母熊的身边。

岩香顿时明白姬道玄的用意,母熊伤势未愈,必定不能捕猎觅食,姬道玄这是先弄些食物帮母熊暂时度过难关。岩香感激地看着姬道玄,她知道姬道玄平时性格孤僻,但此刻的他让岩香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关怀。

通过重庆警方协查,程紫琪很快就锁定了汪大海妹妹的家庭住址,只是让程紫琪失望的是,户籍信息显示王大海的妹妹早在五年前因为死亡而注销了户籍。

程紫琪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按着地址找过去,那里应该是一片老的居民小区,因为属于旧区改造范围,房子早已被拆除了大半,只有几台铲车还在来回折腾,这儿的原住居民自然也早已搬离。

看着一地废墟,程紫琪只能暗自叹了口气,这个结局比她设想的还要差。转头出来,就瞅见位大爷,摇着蒲扇正看着铲车工作。看打扮这一身短袖汗衫搭配阔腿裤衩,塔拉着一双拖鞋,看着就不像是工地上的人。

正当两人擦身而过时,程紫琪忽然听到一阵嘎吱的声响,顺着身边的墙根抬头看,头顶有一个旧的空调支架已然松了,在施工的震动中摇摇欲坠。而这位大爷正站在铁支架的下面。眼看着这就要出人命,警察的责任感让程紫琪顿时一个跨步将大爷拉到一旁,并用身体护住大爷。说时迟那时快,就听哐镗一声,铁架子落下在程紫琪脚后跟十几厘米的地上砸出一个大坑。

眼看度过危险,程紫琪尝试着与大爷解释,大爷和善地摇着蒲扇点着头,开口却是一口地道的巴渝口音。程紫琪原以为川渝话她是能听懂些的,这回好愣是一句没听懂,想着这样根本没法交流,于是说了句抱歉就客气离开了。重庆话在整个山城不同区域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本地人自然还好些,只是难为了外地来的朋友。

眼看这儿估计也查不出什么了,程紫琪想着去附近派出所找一下户籍资料看看。却现已经日上三杆,着实肚子有些饿了。就干脆在周围兜了几圈,寻到一家重庆小面的苍蝇小馆。要说重庆小面在全国各地都有开,但就跟各种地方美食的无奈一样,开到人家地盘就得照顾到人家的口味,也算是入乡随俗,从而丧失了原本的味道。程紫琪想着重庆毕竟是重庆小面的源地,总觉得在这儿吃才是原汁原味。

苍蝇小馆店面不大,一进门花椒,豆瓣酱的香味就扑面而来。也许正是到了吃饭的点儿,小小的铺子里已经坐满了,更多的人被挤到店门外面的桌子上就餐。程紫琪不习惯露天吃饭,于是在门脸里硬等出一个位置来,虽然是与人拼桌,总好过在外面吃土。

程紫琪刚刚坐下,就瞧见同桌的这位正乐呵呵地对着她笑,仔细看才现就是刚刚在工地上遇见的那位大爷,她只能点点头作为回应。

大爷砸吧了几下嘴,也许是意识到程紫琪不是本地人,于是改用了渝普,虽然听起来仍旧有些吃力,但好在能够交流了。只是大爷一口一个“小妹儿”的感谢话,让程紫琪有些不好意思。

交流中,程紫琪知道大爷就是这里的原住户,看着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拆了,今儿也就是过来瞅瞅,留个念想。趁着大爷的情绪还曾经在对青春的缅怀之中,程紫琪出示了自己的警员证,顺水推舟地问起汪大海妹妹汪小莲的事情。

大爷想也没想就点头说认识,汪小莲一家并不是这里的老街坊,大爷记得好像是解放后云南那边搬过来的新移民。虽然不能算是有交情,终究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大爷记得汪小莲这个老太太人为人除了稍许刻薄外其他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早些年汪小莲过得并不好,丈夫走得早,留下了一个年幼的儿子,日子过得很艰辛。十几年前,忽然她亲哥哥汪大海找过来,还在她家住了些日子。这汪大海不知在哪里了一笔横财,周济了妹妹些钱,才让汪小莲后面的日子好过些。还出资把自己的外甥送到国外念书去了,这小子也出息,毕业后就留在国外工作了,只留老太太一个人在家。

汪大海还准备给妹妹买个房子让她搬出去,结果汪小莲因为住惯了这儿,坚决不肯搬走。所以汪大海也就随了她,只是时常回来看望,偶尔还会住上几晚。

大爷记得那老太太在六、七年前因为老屋的一场大火意外去世了。甚至大爷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大火的每一个细节,比如火势极其猛烈,短短的几个小时,整栋房子就烧成碳渣了,甚至还祸及了隔壁的两间房子。

大爷说起火当晚,他看见汪大海带着个男人去了汪小莲的房子,好像是要暂住一晚第二天要去办什么事。结果当天晚上就着火了。汪小莲和那个男人都烧死在火场里,只有汪大海因为离门近,好歹冲出屋子才保了一条命,只是人也被大火烧得脱了像了。

说着话,大爷又表了几句他对灾难和人生的感慨。听着大爷的话,她已经基本捋清楚来龙去脉,但直觉告诉她这场大火有些蹊跷。当然她一时也有了主意,大部分生火灾出现死伤的情况,警方都会有介入,或许应该去查一下当时的卷宗就可以。

喜欢考古簋迹请大家收藏考古簋迹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机推荐: 我与师妹捉鬼的日子 龙河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