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中清楚,朱英如今的地位恰到好处。
推行摊丁入亩、征收商税、开展皇家海贸,甚至谋划东征高丽与倭国,这些构想在朱元璋看来都源于朱英未被皇室束缚而得以自由思考。
因此,朱元璋暂无计划公开朱英的真实身份。
即便朝中不少文臣武将已有猜测,只要他这位帝王不点破,便无人敢声张。
如此一来,朱英就能继续维持收养孙子的表象,直到赢得满朝忠心、获得天下民心。
待到那时,朱元璋再揭示真相,宣布朱英实为他的嫡长孙,是名正言顺的皇明太孙。
之后大明新帝之位自然顺延。
有人提朱标应当继位?抱歉,朱标是谁?
哦,您说那个连亲生子都不认得的可怜家伙?还是让他跟着老朱一起告退吧!一个无法认清亲子的人如何能当好皇帝?去死罢了!老朱断不这样认为。
现在有了朱英这个优秀圣孙,朱标那边凉快就请过去玩去,最好莫来添堵。
"知晓就好,咱不多言。”
“来,干一杯,今夜咱们不醉无归!”
朱元璋手握酒坛豪气说道。
"行就来,我还怕你不成?上次让你侥幸喝赢,我可不服,今天定把你放倒。”
“哈,那就较量下,看是你这个爷爷厉害还是你这孙子了得。”
“啧,怎么总觉得你话里有刺?”
“你想哪去了?胜饮!”
朱英撇嘴,“胜饮!”
随之大喊。
许久,亥时已过。
洪武十六年悄然而至。
朱英最终取胜,看着躺在一旁醉倒的朱元璋,心中感慨,轻啜一口美酒道:“谢谢你爷爷特意陪我守岁。”
鞭炮声响辞旧岁,春风和煦送暖入屠苏。
寒冬渐逝,绿意悄然爬上枝头,小草突破冻土迎春光。
春意已浓。
洪武十六年,二月初六晨,浩浩荡荡的长江奔向东海,两岸熙熙攘攘人潮涌动。
无数百姓携家带口、将士整装齐发,在战船上井然有序。
沿岸处,黎民百姓携食送别。
半晌后,士兵全数登船。
上游百里开外,千余披金甲金吾前卫拱卫,朱元璋背负双手,前方魏国公徐达俯首侍立。
远望岸边万千苍生,朱元璋面色平静唤了一声:
“天德。”
徐达躬身拱手回应。
朱元璋目光落在更远方百姓群中,抬手指向前:
“你以为,我们辜负得了他们的期待吗?”
徐达转眸望去。
朱元璋语意深远又问:
“你看,我们的大明岂能对不起那些送儿送夫上战场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