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寒科普完毕后,先命人称量炮车及车之重量,又令刘汉等备一千五百斤生铁,砸成碎块放入车中,要对整个炮车系统进行牵引测试。
万事皆新,数据尽在纸上,骡子马匹拉出来跑才知道到底如何。
不算人数,装备总重达1。25吨,五人按350公斤计,杜寒估算整套装备约1。6吨,此重量与拿破仑时期法军类似车辆相当。
车与炮相连,炮架两边再以两根铁架固定,整车组装完成。
四匹战马套于连接好的车上,形成铰接式四轮马车,相较于传统两轮马车,此车一大优势在于牵引方式不同,无需专用辕马牵引,还可随意增减拉车马匹数量。
这种火炮的拖曳方式,亦是摩托化普及前诸多军事强国的标准配置,直至二战依然沿用,堪称一种极为成熟的拖曳方法。
采用这种方式时,轻型火炮通常由4到6匹战马拉动,重型火炮则需6至8匹,更庞大的火炮甚至需要超过10匹战马来拉动。
战车与炮车均可载人,如此一来,恰好能容纳一个完整的战斗小组。
一门火炮便构成一支标准作战单元,牵引火炮的战马还能供骑行之用。
行军途中,骑兵可骑上自己的战马协助拖拽;一旦遭遇敌人,则可迅速解下战马投入战斗,确实是一举两得。
一位经验丰富的车夫主动请缨驾驶战车,五名身强力壮的士兵也稳稳坐在车厢内,至此,一个标准行军队形已然成形。
鉴于这是试运行,杜寒并未安排人在炮车上乘坐,也没有让人骑乘牵引战马。
起初稍有波折,由于从未驾驭过此类马车,车夫一时难以掌控方向,导致四匹战马拉着车辆四处乱窜,引得车上车下一片惊呼。
然而,这位车夫毕竟见多识广,很快掌握了驾驭技巧,车辆逐渐恢复平稳。
杜寒跃上战马,随后命令庞宇和王鹏带领各自的骑兵小队离开营地,护送炮车展开测试。
“全力冲刺!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进入道路后,杜寒向车夫高声下令,车夫随即挥动鞭子,炮车沿着道路飞奔,四匹战马踏起阵阵尘土。
试验结果令人振奋,炮车在四匹战马的牵引下,轻松跟上了骑兵的行军速度,即便以最高速度疾驰,也未明显落后于战马。
跑了一阵之后,杜寒举起右手示意大家停下,短暂休整后,他又命令两名骑兵将自己的战马套在炮车上,开始野外拖曳测试。
野外拖曳试验也让杜寒颇为满意。
在六匹战马的牵引下,普通的沟壑障碍根本不成问题;遇到平坦地形时,同样能够快速前行,只是大炮在颠簸中有些晃动,仿佛随时可能倾倒。
不过慢速移动还是毫无问题的。
休整期间,众人细致检查了车辆各处细节,甚至连每一颗螺丝都未遗漏,结果表明,除个别螺丝松动外,整体状况十分理想。
“太厉害了!我现在终于理解百户的想法了!”庞宇摸着光洁的炮管,不禁大声赞叹,“我从没想过大炮也能像骑兵那样灵活机动,若是遇上建州兵,直接开炮轰击,建州兵再凶猛又能怎样?”
庞宇拍马屁的声音格外响亮,王鹏听闻自然不甘示弱:
庞宇,你未曾前往宁远,不知百户的过人之处。
那些西洋人见到百户,无不心悦诚服,就连那位兵科给事中孙元化,见到百户也毕恭毕敬,宛如学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