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对于这样的结果,那些“君子”自然是愤恨之至。
仅仅因为一碗羊肉,就献祭了自家主帅,为了这么微小的私利,就全然不顾宋国的大利,真是“非人”哉!何其“无良”也!
这些君子们大义凛然理直气壮,但他们似乎从不肯去想想,那些小人物的“无良”,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非要动小人物的那碗羊肉呢?
就因为那是小人物,他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予取予求么?
小人物,真就是这般好得罪的么?
李步蟾的头微微一偏,远处青山当中,隐隐有土黄色的庙宇。
这时,前方的浮漂一沉,李步蟾回过头来,扬手之间,一尾银光闪闪的鲫鱼,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顺着鱼线荡到了李步蟾的手里。
这条半斤多的鲫鱼不停地甩动着尾巴,头部竭力昂起翻腾,但是一切都是徒劳,被李步蟾熟练地从鱼钩上取下,扔进了鱼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鱼肉,每一条鱼儿都有一根线钓着,越折腾,钓得越死,钓得越疼。
儒家说,这条线是道德。
这个尘世间的各种正反两面,编织成繁复的十字路口,人总是被扔在抉择的路口,去称量这个人的道德良心。
但将道德良心过秤之后,往往得出的结论却是利益。
“……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
李步蟾再一次挂上鱼饵,接着背书。
如此这般往复,慢慢地过去了一个多时辰,日色如金,春风如酒,波光似锦,河面上也多了帆影风樯,仿佛画图。
一章书经过反刍之后,像被铁匠用铁锤锤过一般,铸在心里,忘不掉了。
脚畔的鱼篓收获也不小,大大小小的有了七八条,可以收竿了。
“嗯?”
没想到这时李步蟾的手猛地一沉,水面的浮漂突然不见了踪影,李步蟾眼睛一睁,来鱼了。
大鱼!
小小童子的力气实在太小,沿着河滩来来回回溜了两柱香,不知是人在溜鱼,还是鱼在溜人。
把个李步蟾溜得气喘吁吁额头冒汗了,才感觉水下的鱼老实了。
李步蟾得意地笑了笑,终归还是人溜鱼。
鱼有些大,他提不起来,只能拽着钓竿往后拖,把河里的鱼儿拖上河滩。
鱼儿上来了,兀自不甘地摇头摆尾,是一条不下四斤的大鲤鱼。
这样大的鲤鱼在黄河或许不算什么,但在资水,已经难得了。
李步蟾候了一阵,待鲤鱼力竭,再上前双手合力放进鱼篓。
这时他才发现,这条鲤鱼的背鳍上,竟然拴着红绳,还是三根。
这下连李步蟾自己都被惊着了。
这不是普通的鱼,而是大户人家行善放生的鱼。
按资水人家的风俗,放生都是鲤鱼,每放生一次,便结一根红绳为记。
背鳍上三根红绳,颜色深浅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