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
沈明渊冷冷说罢,心念一点。
【叮,暴君点-5000】
金光再度乍现。
一个身材修长,衣袍飘然的儒雅中年人出现在殿中。
他额上一道独特的印记昭示曾为三保太监,气度恢宏。
“郑和,参见大盛皇帝。”
声音温润,却带着自信与从容。
李啸等老臣感到惊疑,对这个阵中突然冒出的陌生人相视不语。
等赵云先行行礼,高声介绍这正是陛下新召的大才,众人方才恍然。
“郑和。。。。。。”
沈明渊负手点头:“倭国海盗嚣张,朕要在东南筹建一支强大的水师。”
“你可有把握?”
郑和微微拱手,目光坚定:“陛下,海战之道,首在船坚炮利,火器无间。”
“给我半年的时间。”
“末将可打造出初具规模的水军,彻底肃清海贼。”
这般言辞,让许多见识过相关海事的老将惊讶不已。
半年就能练成水师?
太匪夷所思。
可沈明渊信得过系统召唤之人。
“好。”
“那朕就给你半年。”
“资源、丁口、物料,随你调用。”
如同当初组建虎贲军那般,这次亦要倾尽国力去建造大盛水师。
此举引来朝野一片哗然。
户部不禁叫苦:“陛下,咱们刚打完匈奴,又开北境商路,如今国库哪还有余力?”
沈明渊斜睨过去,神色森然:
“国库若空,便调贵族家财。”
一句话,即将这茬堵得严严实实。
拥兵者听了闭嘴,豪门大族也不敢多言。
毕竟谁都知道,惹怒这位陛下,脑袋都保不住,还谈何家财?
事情就如是敲定。
两日后,郑和便率领一批工匠、海商、江湖水手,浩浩荡荡赶往东南海岸。
一座新的船坞在海湾悄然建立,日夜赶工造船。
同时,郑和也在当地四处征兵,广收熟悉海洋风浪的民间英雄。
许多本来受海盗压迫的渔民,或是对倭寇早怀恨在心的山东、江南郎们,纷纷投入麾下,图个血仇得报。
郑和手握陛下密旨和金牌,极受地方衙门配合。
商鞅也默契地提供充足铁料与高炉煤炭,准备用以锻铸海炮。
这些全新的装备要远比古老的木船坚固得多。
大盛昔日缺乏水战技术,如今借助郑和的奇思妙想,一切从零开始,却似乎一下子就走在了时代前列。
尤其是当郑和曾在系统的加持下,拿出“多桅帆船”和“舱壁隔层”的图样,更是让那些老造船匠叹为观止。
三个月后,雏形初成。
五个月后,海试成功。
半年之约还未到,东南海上已隐隐出现一支新锐舰队的影子。
每一艘战船皆有层层甲板、侧舷火炮,行走在海面时宛若钢铁巨兽。
百姓们对这种恐怖船队的传闻交口称赞,暗暗又带着敬畏。
倭国海盗很快听闻大盛新建强悍的“水师”,不免将信将疑。
在他们的过往认知中,大盛缺乏海战底蕴,怎可能如此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