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如今沈明渊强行推行郡县制,将他们原有的“部族长老”体制一刀砍断。
更有甚者,直接将原部落酋长贬为百姓,由朝廷任命“县令”统治。
一时间,怨声载道,反抗四起。
西北某地一支部族,更是直接举起“复国”大旗,自称“狼神后裔”,要复兴旧部荣耀。
沈明渊听闻后,脸色冷漠如霜。
“复国?”
“在朕的地盘上,还敢谈复国?”
他冷冷一笑,随手将手中茶盏重重放下。
“传令赵云,率虎贲军三千,兵发西北。”
“凡敢聚众造反者,夷三族!”
王黼闻言,低眉顺从,却在心中暗道:这皇帝,怕是越发狠辣了。
与此同时,东北边疆也不太平。
鲜卑、乌桓等地,因语言不同、风俗迥异,对于新设的郡县制极度排斥。
许多地方官员上报:
“百姓不识官文,拒绝填写户籍。”
“乡中子弟拒绝入学,称我辈自有祖训,不愿学朝廷文字。”
“更有顽民,烧毁学堂,打死先生,妄称‘天不容胡音’。”
沈明渊闻之,气得脸色铁青。
“刁民如此,朕若不杀,天下谁还畏朕?”
他立刻召集诸葛亮、王黼、商鞅等人,召开紧急议政。
“如今疆域辽阔,朕立制度,立律法,立朝纲。”
“可若语言不通、文字不同、教育不一,如何治理?”
“从今日起!”
他一字一句,铿锵如铁:
“设帝国通用文字,以京文为正,废除各地旧字。”
“推通用语言,由礼部制定读法、语句,全国统一。”
“设国学府,各地郡县皆建学堂,文法一致,教典一致。”
“凡年满五岁者,皆须入学,不得托词。”
“朝廷出资,地方配合,三年为限,普及率若未达八成,地方官即以失职论处!”
王黼闻言,立刻躬身道:
“陛下此举,乃千古未有之大制。”
“若能推行成功,便是根基之治。”
诸葛亮亦拱手赞道:
“此策壮哉。”
“亮曾于三国时,尝试推广同州通典,惜未成。”
“今陛下以一国之力推之,必成伟业。”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新政下达不到两月,边疆多地再度爆发骚乱。
不少地方官员苦苦哀求,称百姓抗拒入学,视京文为“亡族之咒”。
更有顽固部族,聚众造谣:
“朝廷欲毁吾族文化,灭吾之根。”
“学其音者,当断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