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其字者,斩其笔。”
谣言四起,民情激荡。
有的地方学堂被焚,有的教书先生被割耳割鼻,尸首丢至城门。
沈明渊翻阅奏章时,脸色越来越冷。
“放火、杀师、毁学?”
“朕给他们读书识字的机会,他们却要朕的命?”
他缓缓起身,眸若寒潭:
“传朕旨意!”
“你们既不识字,也不识好歹。”
“那就让你们识一识,什么叫大沈的铁血。”
他亲自拟旨,圣令如下:
“凡边地顽民,焚毁书堂、杀害教士者,族诛。”
“凡散播文化灭族谣言者,斩首示众。”
“凡聚众反对教育新制者,发边三千里为奴。”
“凡地方官抗命不从者,革职流放,子孙不得为官。”
圣旨一下,朝野震动。
杨端闻之,当场拍案而起:
“陛下,此举太过!”
“百姓愚昧,可教可化,岂可动辄杀戮?”
沈明渊冷眼看他:“朕给他们三个月时间,他们拿来干什么?”
“烧书、杀人、造谣、聚众反。”
“朕若再仁慈,天下人只道朕软弱可欺。”
“你说愚昧可教?”
“那就先让他们明白,什么叫规矩。”
诸葛亮虽不语,但轻轻叹了一口气。
于是,在接下来的数月中,大沈帝国边疆,再次血色弥漫。
虎贲军、百战不殆军、地方军协同出动。
凡有顽抗者,连根拔起。
一处鲜卑旧部寨子,因拒不设学,被全体驱逐,老弱妇孺皆流放。
某乌桓部落,因传谣“帝国欲灭吾音”,被赵云亲率人马,三日剿平,尸横遍野。
朝堂上,王黼提笔记录,面色如常。
商鞅则整理各地统计表,数万人被流放,数百村寨被强迁。
沈明渊坐在龙案后,面色平静,一言不发。
他不是圣人。
不是仁君。
他只知道,帝国要统一,必须有一样的血、一样的文字、一样的思想。
而不是七嘴八舌,乌合之众。
“想要尊严?”
沈明渊眸中寒光一闪,声音低沉。
“那就先学会服从。”
“你们已是我大沈国的百姓,所谓尊严,当以大沈之利为尊。”
“若冥顽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