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重担瞬间压在了十八岁的夏晚晴肩上。长辈们人心惶惶,有人主张变卖产业逃难,有人主张投靠某个军阀寻求庇护,甚至有人提议让夏晚晴嫁给某个军阀的儿子,换取家族安宁。
夏晚晴站在夏府大堂,面对吵吵嚷嚷的长辈,面色平静,眼神却异常坚定。她穿着一身湖蓝色的丝绸长衫,盘插着一支碧玉簪,指尖握着父亲传下来的紫檀木算盘,噼啪几声,便压下了堂内的喧嚣。
“各位长辈,”她的声音清亮温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变卖产业逃难,我们世代经营的根基就没了;投靠军阀,他们不过是想吞并我们的财产,迟早会被榨干;联姻更是荒唐,夏记的命运,不能系在一个女人的婚姻上。”
“那你说怎么办?”一位长辈怒气冲冲地问,“现在商路断绝,资金短缺,难道我们坐以待毙?”
“不,我们不坐以待毙。”夏晚晴将算盘放在桌上,打开一幅新的商路图,“北方战乱,但并非所有地界都混乱不堪。我打听得知,临城一带被一个叫马小丑的年轻军阀占据,他不同于其他军阀,据说军纪严明,不欺压百姓,而且他的部队急需物资,正是我们开拓新渠道的机会。我决定,亲自带着商队北上,去临城寻找合作机会,打通北方商路。”
“你一个女孩子,带着商队北上?太危险了!”立刻有长辈反对,“路上劫匪、军阀、贪官遍地,你万一出事,夏家就彻底完了!”
“正因为危险,才需要我去。”夏晚晴眼神锐利,“各位长辈年纪大了,经不起奔波;族里的男丁要么贪生怕死,要么缺乏经商经验。只有我,既懂生意,又能应对突情况。爹教我,经商如涉险滩,越是危险,越有机遇。只要能打通北方商路,夏记就能起死回生。”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商队只带最精干的伙计和最急需的物资——丝绸五百匹、茶叶两百斤、药品五百斤、纺织设备十套,还有部分工业图纸,这些都是战乱地区最紧缺的。路上尽量走水路和偏僻山道,避开主战场和大型关卡。我会带着爹的书信和夏记的账本,证明我们的实力和诚信。”
看着夏晚晴坚定的眼神,想起她过往的战绩,长辈们终于不再反对。夏鸿儒躺在病床上,拉着女儿的手,泪流满面:“晚晴,爹对不起你,让你小小年纪承担这么多。路上一定要小心,实在不行,就回来,爹就算变卖所有家产,也会保你平安。”
夏晚晴握住父亲的手,眼眶泛红,却语气坚定:“爹,你放心,我一定会带着订单回来,让夏记重振旗鼓。你要好好养病,等我回来。”
出前夜,夏晚晴在晚晴轩里整理行装。她脱下了精致的丝绸衣衫,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粗布短褂,外面套着一件耐磨的深色披风,头简单地盘成髻,插着一支普通的木簪,脸上未施粉黛,却依旧难掩清丽。她将算盘仔细包裹好,放进随身的包袱里——这把算盘陪伴了她十几年,是她经商的利器,也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又检查了账本、合同、药品和防身的短刀,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未来的笃定。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夏晚晴便带着由二十名精干伙计组成的商队,推着几辆装满货物的马车,悄悄离开了苏州城,踏上了北上的艰险之路。
(四)江湖路险:坚守诚信,智破危局
北上的路途,比夏晚晴预想的还要艰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离开江南地界后,沿途到处是战乱的痕迹:烧毁的房屋、废弃的农田、流离失所的百姓,偶尔还能看到路边横七竖八的尸体,让人不寒而栗。商队走了没几天,就在安徽境内遭遇了一股散兵的劫掠。
那天傍晚,商队在一处破庙里宿营,突然闯进十几个身着灰色军装的散兵,个个面带凶光,举着步枪大喊:“把货物和钱财都交出来!否则格杀勿论!”
伙计们吓得脸色惨白,纷纷看向夏晚晴。夏晚晴却异常冷静,她缓缓站起身,挡在货物前,眼神平静地看着为的散兵头目:“军爷,我们是苏州夏记的商队,运送的是丝绸、茶叶和药品,都是给北方百姓和军队用的。钱财我们可以给一点,算是给兄弟们的辛苦费,但货物不能给——这些东西,能救很多人的命。”
“少废话!”头目冷笑一声,“在这地界,老子说了算!货物和钱财,都得留下!”
夏晚晴没有退缩,反而向前一步,从包袱里掏出几锭银子,扔给头目:“这是五十两银子,够兄弟们快活几天了。货物我们不能给,一来是因为这些药品是给伤病员用的,二来,夏记的货物都有标记,若是被你们抢了,卖到市面上,无论是马小丑司令还是其他军阀,都会追查到底。你们抢了货物,也未必能安稳享用,反而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头目拿着银子,犹豫了。他知道,夏记的名声在外,而且马小丑的部队就在前方,若是真的追查起来,他们确实吃不了兜着走。夏晚晴看出了他的犹豫,又补充道:“军爷,不如这样,我们做个交易。你放我们过去,这些银子归你。将来我们在北方立足,若是有军需物资,也可以优先供应你们,按市场价结算,绝不亏待。”
头目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了。他挥了挥手,带着手下的散兵离开了破庙。伙计们都松了一口气,纷纷称赞:“小姐,你太厉害了!刚才真是吓死我们了!”
夏晚晴却只是淡淡一笑,转身检查货物:“经商就像走江湖,遇事不能慌,要找准对方的软肋,权衡利弊,才能化险为夷。”
类似的危险,在北上途中生了好几次。有一次,商队在河南境内遇到关卡,守关的官员索要高额“过路费”,否则就扣押货物。夏晚晴知道,这个官员是个贪官,硬顶没用,便灵机一动,说:“大人,我们的货物里有上好的碧螺春,是专门带给马小丑司令的。若是大人肯通融,我愿意分一半给大人,就当是孝敬您的。而且,等我们与马司令合作成功,以后每次经过这里,都给大人带一份薄礼。”
官员一听是给马小丑的货物,又有好处,便痛快地放行了。夏晚晴却并没有真的给官员碧螺春,而是在过关后,让人给马小丑的部队送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并表示愿意为部队提供茶叶和药品,价格公道。
一路上,夏晚晴不仅要应对劫掠和关卡刁难,还要处理商队的各种突情况。有个伙计染上了风寒,她亲自调配药品,照顾他痊愈;有辆马车的车轮坏了,她带领伙计们连夜抢修;遇到粮食短缺,她合理分配仅剩的口粮,自己却常常只吃半饱。她的坚韧和体恤,让伙计们都对她忠心耿耿,愿意跟着她出生入死。
更难的是坚守诚信。有一次,商队在一个小镇休整,当地的一个劣绅看中了夏记的丝绸,想以每匹五百文的低价收购(市场价每匹一千五百文),还暗示可以帮她打通后续的商路,条件是让她做假账,虚报货物价值,帮他偷税漏税。夏晚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夏记经商百年,靠的就是诚信二字。假账我不会做,低价出售我也不能同意。若是你真心想买,我可以给你一个合理的批价,每匹一千二百文,但偷税漏税的事,绝无可能。”
劣绅恼羞成怒,扬言要找人报复。夏晚晴却毫不畏惧,她立刻联系了小镇上的其他商户,以每匹一千二百文的公道价格卖给他们一批丝绸和茶叶,赢得了当地商户的支持。劣绅见她深得人心,又怕事情闹大引来麻烦,只好作罢。
为了避开四股军阀的封锁,夏晚晴做足了功课。她查阅了大量舆图,现孙殿英的封锁主要集中在主河道和陆路要道,而徒骇河的一条支流鲜为人知,水流平缓,适合小型货船通行。她当机立断,将商队的马车换成了三十艘乌篷货船,伪装成普通渔船,船头插着绣有“夏”字的杏黄旗,沿着京杭大运河至济宁,再转入徒骇河支流,逆流而上。
商队行驶途中,果然遇到了孙殿英的一支巡逻队。“前面的商队,停下接受检查!”巡逻队的士兵驾着小船,拦在了商队前方,手中的步枪对准了货船。
夏晚晴临危不乱,让管家秦先生上前交涉。秦先生登上小船,递上一沓银元,笑着说道:“各位长官,我们是江南来的商队,前往阳谷采购粮食,还请各位行个方便。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巡逻队的队长掂量着手中的银元,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但看到商队护卫们严阵以待的架势,又有些犹豫。“江南商队?现在临城的商路都被封锁了,你们不知道吗?”
“我们只是小本生意,混口饭吃,还请长官高抬贵手。”秦先生继续说道,“我们只采购粮食,绝不参与其他事情,采购完就走,不会给各位添麻烦。”
队长思索片刻,觉得商队似乎没有威胁,又得了好处,便挥了挥手:“好吧,不准在阳谷逗留太久,赶紧采购完离开!”
秦先生连忙道谢,商队顺利通过了巡逻队的盘查,继续向阳谷漕运集市驶去。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夏晚晴的商队终于抵达了临城地界。与沿途的混乱不同,这里竟然秩序井然:道路平整,百姓安居乐业,士兵们军纪严明,没有出现欺压百姓、劫掠商户的情况。看到这一幕,夏晚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这个马小丑,或许真的和其他军阀不同。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dududu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