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言称部分销售人员私下承诺回扣、抬高价格签单。
并且我们已经发现了几个客户资源转移的案例,情况十分可疑。
在某几个重要项目中。
原本与公司有长期合作意向的客户。
突然转向与其他竞争对手签约。
而在这期间,我们发现有销售人员与这些客户有频繁的私下接触。
并且在接触之后,客户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转变。
这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说到这里,赵长天望向销售科长。
销售科科长周强,是个身材魁梧的大汉。
留着寸头,眼神犀利。
此刻他坐立不安,清了清嗓子,想要说些什么。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合同档案库的管理同样漏洞百出。”
赵长天的语气愈发严肃。
“有一份合同的预算修改未在合同内体现。
质量验收标准模糊不清。
这反映出审核环节的严重不严谨。
在一个大型商业装修合同中。
原本的预算金额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被多次修改。
但这些修改却没有在合同文本中得到及时更新。
导致合同与实际执行情况严重脱节。
而且,质量验收标准仅仅简单描述为‘符合行业标准’。
但对于具体的验收指标、合格范围等都没有明确界定。
这为后续的项目验收工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另外,还发现两份合同在付款条款上有奇怪表述。
可能存在资金流向不明的风险。
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
这两份合同的付款条款中,涉及到一些第三方账户的付款指示。
但这些第三方账户与项目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关联。
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这些账户的背景以及资金的最终去向。”
说到这里,赵长天的语气愈发严肃:“工程科与设计科之间的沟通协调严重不畅。
设计科的部分设计方案,在施工可行性上考虑不周。
导致工程科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现问题并反馈。
但设计科修改速度缓慢。
甚至有时突然更改设计方案且不提前通知。
这极大地延误了项目进度,增加了项目成本。
虽然目前不确定是否有人故意为之。
但已发现一些人为干扰的迹象。
在某住宅装修项目中。
设计科的初始设计方案中,客厅的布局设计没有考虑到房屋的梁柱结构。
导致施工时无法按照原方案进行。
工程科提出修改建议后,设计科却迟迟未能给出新的方案。
使得工程进度延误了近一周时间。
而且,在另一个商业装修项目里。
设计科在施工进行到一半时。
突然更改了墙面装饰材料的设计。
没有提前通知工程科,导致已经采购的材料无法使用。
造成了大量的材料浪费和额外的采购成本。”
设计科科长汪雪瑶,是一位气质优雅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