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地质条件来说。
这里的地下土质松软,且含水量较高。
给基础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我们的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试验。
最终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打桩技术——‘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法’。
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环保组织的诉求。
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如设置高达5米的隔音屏障。
有效阻隔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优化施工流程,通过精准的物料调配和设备调度,减少扬尘产生。
确保项目建设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英方代表们不时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认可之色。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智能设备运行区域。
张建国快步走上前,接过讲解的重任。
他推了推眼镜,开始详细阐释技术亮点:“各位请看,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卸设备。
它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能够实时感知货物的重量、形状、位置等信息。
从而实现精准装卸,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以集装箱装卸为例。
传统方式每小时装卸量约为20个标准箱。
而我们的设备能达到每小时35个标准箱,效率提升近80%。
而且,通过这套设备与我们的软件系统相连。
还能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决策。”
说着,他拿出平板电脑。
演示了实时数据监控与智能决策流程。
英方代表们围拢过来,看得目不转睛。
此时,几位现场工人配合展示日常维护操作。
他们熟练地拆卸、检查、安装零部件。
动作行云流水。
展示出操作的简便性。
英方代表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从设备的长期稳定性,到软件系统的兼容性。
再到成本效益等方面。
团队成员们各司其职,一一解答。
然而,就在气氛看似融洽之时,矛盾悄然浮现。
一位英方技术专家突然发难:“你们这套设备看起来是不错。
但据我所知,在应对一些极端天气条件下。
比如强风、暴雨和低温环境。
你们的设备故障率似乎并不低。
这如何能保证我们未来港口的持续高效运营?”
问题一出,现场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赵长天心中一紧。
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他迅速给张建国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稳住。
张建国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
沉稳地回应道:“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