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或低头私语,或指着报告上的某个数据轻声讨论。
过了一会儿,乔治抬起头。
眼中仍有疑虑:“即便如此,施工难度和工期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据我所知,你们的方案施工流程相对复杂。
这无疑会增加施工时间。
对整个项目进度造成影响。”
赵长天早有准备,他看向李明达,示意他来解答。
李明达清了清嗓子,站起身来。
走到会议室的投影仪前。
将之前准备好的施工流程演示文档打开。
投影仪的光线照亮了整个屏幕。
演示文档中的图片和图表清晰可见。
他微微调整了一下投影仪的角度,确保每个人都能看清。
然后开始讲解:“乔治先生,你看,表面上看我们的方案施工步骤较多。
但实际上,只要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按照标准化流程作业,施工速度并不会比传统方案慢。
而且,我们为了降低施工难度。
特意设计了这些辅助工具和工装。”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投影仪上展示那些新颖的施工辅助器具图纸。
图纸上的器具设计精巧,标注详细,“
这些工具能够有效简化关键操作环节,提高施工效率。
同时,我们还计划在前期培训上投入大量精力。
确保英方施工团队尽快上手。”
英方技术代表们看着投影仪上的内容,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有的关于技术细节,有的关乎实际操作难度。
李明达都一一耐心解答。
他的声音洪亮清晰,讲解详细透彻。
不时用手中的激光笔指着屏幕上的相应部位加以说明。
赵长天则在一旁观察着英方代表的表情和反应,适时补充说明。
他的眼神敏锐,总能捕捉到对方的细微疑惑,并及时化解。
会议室里的讨论气氛热烈而有序。
接着,张伟华也加入讨论。
他将话题引向国内专家提出的智能化监测系统:“乔治先生,为了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
我们还有一个创新举措。
我们计划引入一套智能化的监测系统。
它能够实时监测桩基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垂直度以及周围土质的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及时预警,方便施工人员调整作业。
这不仅能提高施工质量,还能为后续的验收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说着,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播放了一段国内模拟测试该系统的视频。
视频中,监测系统的各个部件精准运作,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展现出其强大的功能。
英方代表们被这个系统吸引。
纷纷就其兼容性、可靠性等问题展开询问。
张伟华和赵长天配合默契。
一个负责解答技术细节,一个负责阐述应用前景和优势。
张伟华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技术参数、研发过程。
赵长天则从项目整体推进、质量保障等方面说明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逐渐打消了英方的顾虑。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