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示着新的一天充满希望。
而他们也将向着项目的成功稳步迈进。
稍作休整后,团队按照计划前往英方公司。
一路上,赵长天再次在脑海中梳理着待会儿要沟通的要点。
他深知,与英方代表的每一次接触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不仅要展现专业素养,更要把握沟通技巧,以达成双方的共识。
抵达英方公司,接待他们的是项目负责人乔治以及几位核心技术代表。
乔治身着一套剪裁得体的英式西装。
领带系得一丝不苟,皮鞋锃亮。
仿佛每一个细节都在彰显着他的专业与严谨。
见到赵长天等人,他热情地上前握手。
脸上挂着礼貌性的微笑:“欢迎你们!
赵先生,希望今天我们能有更深入的交流。
解决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赵长天也面带微笑,有力地回握。
他的眼神坚定而诚恳:“非常感谢你的接待,乔治先生。
我们也带着十足的诚意而来。
相信通过沟通,一定能找到最佳方案。”
双方在会议室入座后。
乔治率先开口,他的语气平和却又不容置疑:“赵先生,昨天我们初步交流后。
我和我的团队对你们的施工技术方案又进行了一番研究。
不得不说,其中一些创新点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部分细节仍让我们有些担忧。
比如这个桩基设计。
我们传统的做法在本地诸多项目中都有成功案例。
而且施工团队对其操作流程非常熟悉,贸然更换,风险不小。”
说着,他将一份文件推到赵长天面前。
文件纸张厚实,印刷精美。
上面详细列举了英方传统桩基方案的优势,以及过往项目的实施数据。
每一个数据都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可靠性。
赵长天接过文件,仔细翻阅了几页。
手指轻轻触摸着纸张,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乔治先生,我非常明白您的顾虑。
你所提及的传统方案,在特定场景下的优势我们也认可。
不过,我们这个项目有其特殊性。
你看,这是我们前期做的地质勘探报告。”
他说着,从包里拿出那份精心准备的报告。
报告的封面用塑料封皮精心包裹,以防磨损。
他双手递给乔治,“我们的项目选址地下土质结构极为复杂。
多层不同硬度土壤与岩石层交错分布。
如果采用传统桩基,在遇到极端天气或地质微小变动时。
根基稳定性将大打折扣。
而我们设计的复合型桩基结构。
是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经过多次模拟试验验证的。
能确保建筑在未来长时间内安全稳固。”
乔治接过报告,认真研读起来。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专注。
不时用手中的笔在报告上做些标记。
一旁的几位英方技术代表也纷纷凑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