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准备做得更足,服务看起来更好,她们店里的所有活油蘸水会在每天开业之前已经提前调制好,并趁客人还没到店前将蘸水搁在未开火的砂锅中间。
中间放上一碗红绿黄相间的活油蘸水,能让大黑砂锅看起来更好看丶养眼,当然也更容易吸引到附近路过的散客。
而且当客人进店就餐的时候,不用现配蘸水,也能让店员更少些活,在忙的时候,少一两个操作步骤还挺关键。
所以提前配蘸水有什麽问题呢?
目前来看没有,因为问题在後面。
蓉姐店里做的是熟烙,而且是全熟烙,严格说来,其实在厨房炒完端上来的那一刻起东西全都可以食用,不存在不熟需要再次加热才能吃的情况。
关於这一点,所有店员都相当清楚。
所以上菜的时候,甚至刷油的时候,店员都不会注意锅有没有热。
相反,因为烙锅在吃的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多烟丶炸油的情况,所以店员们会非常在意锅会不会过热。
这个点真的太糟了。
刚炒出来的食材,从锅里放到出餐的碗里,便接触了一次凉的碗。
从凉的碗里放入凉的锅里,会再次接触一次凉的锅。
原本这个步骤,应该是将食材再次加热,把里头多馀的油份逼出来,落到锅边,让食材本身尝着更干香。
可因为砂锅不热,这时食材上本身自带的油份便开始越来越凉,而冷油的流动性很差,便会直接附着在食物之上。
更可怕的是,烙锅在上菜之前,需要在锅上刷一层菜籽油。
所以这些本身带有油脂的食物,会在这个步骤再次沾上一层未熟的菜籽油。
好的,到这里已经很油了。
如果吃之前再往已经温凉的活油蘸水里过一道呢?
流动性在这个时候变得极差的猪油,不光不能为食物增香,还会将食材包裹住,让它无法完全吸收蘸水里面的味道,叫食物又油又淡。
哪怕蓉姐在厨房里把菜炒得美上天去,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啥都不好吃。
禾嫒尺清晰地继续细细说着:「鹏城餐饮业在服务上其实还挺卷,在这外出就餐的人,大多都已经习惯了商家服务。大家会认为服务员的操作都是对的,所以在服务员将火关小,或是提议关火的时候,大多不会拒绝。毕竟大家在此之前可能都没吃过烙锅。」
「食客的厨艺参差不一,不可能指望大家明白味道的问题来自於锅不热,大部分人都只会认为这是店内出品有问题。」
「所以店里味道的把控,不光要看厨房,还得看堂食区。」
「要调整也很简单,如果担心油烟太多,或是锅太热爆油,那就在上菜之前,先把锅烧热,确认锅热,油熟之後,再上菜调小火。而不是上了菜之後再开火。」
「活油蘸水可以先调好配料,不浇酸汤。客人来了之後,再浇热汤把油化开,这样只要一直温着,也不会凉。」
「怕爆油就给客人围裙,油烟多些就把通风系统做好,或者乾脆把这个当特色就行,反正鹏城好些有名的烤肉店油烟也很大。」
「店里的食材够新鲜,炒的部分做得很好,蘸水正常加热之後味道也相当正,这些都不用改。」
听着禾嫒尺的话,蓉姐张了张嘴,刚想说就这麽简单?
却又把话咽了下去。
简单是简单,可之前真没人发现啊。
哪怕已经看过点评评论区,知道有不少食客提出油丶淡的问题。大家也只觉得是鹏城客人挑剔,而从未考虑过是出餐流程不正确,导致客人吃到的食物味道和她们不一样。
倒是小迟,据说加上今天总共也就来店里两次,已经完全看出问题在哪儿。
不愧是网上有名的探店博主,确实不是吃乾饭的。
还知道店里蘸水调得好,食材新鲜炒得好,不会乱改配方,不错,识货。
於是蓉姐再次张嘴时,便郑重许多:「我们店只需要更改出餐细节就行了,对吗?」
禾嫒尺见蓉姐接受了自己之前的分析说法,有点小高兴:「烙锅对於鹏城人来说算是比较新鲜的吃法,但严格说来,其实替代品很多。」
「熟烙像炒菜丶生烙像烤肉,虽然吃法不一样,但食客肯定会将它们进行类比。鹏城的餐饮业下限虽然很低,却也不缺一些炒菜炒得好的店,优秀的烤肉店更是不少。不说别的,就五十米外那家大哥烤肉就不差。」
「如果需要更加有竞争力,店里最好还能再多些其他地方没有的小特色。」
说着,她再次将平板上的文档内容下拉。
「这些小吃店里能做吗?」
第20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