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到年关,虞慈从幽州回来,众人在蓟州过了一个还算热闹齐整的年。
冰消雪融後,沈凤翥带着虞皓去了城外,展示自己的骑术。
「乖宝,你慢点——」虞皓坐在车里,撩着帘子紧紧盯着策马奔驰的外孙,「诶,这马忒快,乖宝别摔着了——」
沈凤翥勒了勒赤玲珑,放慢了些速度,但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外祖,别担心,赤玲珑可乖了,不会摔了我。」
紫袂翩跹,鲜衣怒马,虞皓看着小外孙疾驰的背影,依稀看到了当年大外孙穿着金吾卫甲胄在朱雀大街上策马奔驰的英武模样。
女儿,乖宝越来越像小乖了,身体也健壮了许多,以後在梦里别再哭了,乖宝会好好的,不必再担心了。
老沈,你沈家後继有人,我也算对得起你留给我的遗言了。
小乖,这麽多年你也没给外祖托个梦,你的衣冠冢外祖在山阴也立了一个,外祖知道你孝顺,忙着侍奉双亲,但得了空还是给外祖托个梦吧,外祖很想你。
虞皓迎风流泪,行了许久,马车停下,他擦净了眼泪才下车。
从今日起,临江王殿下开始在屯田春耕,他也不用教书了,今日乖宝特意带他来看看。
沈凤翥看向虞皓,叹了口气,「外祖,九郎就喜欢在地里打滚,总念不进书,哎,他已经封了王,再过几月就十三了,不说那些圣贤书大道理,连诗都背不全,可真是愁死我了。」
阿俨对九郎读书不上心,他作为。。。嫂嫂,也得替阿俨上心。
虞皓摸着胡子,望向屯田之中,半晌才道:「乖宝,临江王殿下读不读那些圣贤书都不重要了。」
沈凤翥疑惑道:「您的意思是?」
虞皓笑道:「他是天家人,他已经明白了他该懂的道理。」
田地之中,梁儇弯着腰,背朝天,和屯民一起播种,双脚沾满了泥污,踏实了黎庶尘土。
春去秋来,这一年梁俨推广了土豆丶红薯丶玉米的种植,各地都有不错的收成,加上梁俨脸皮厚,又死皮赖脸地向燕帝要了一批粮食,征伐北离的军粮总算筹够了。
梁俨看着从镇州运来的粮食,心道出兵的时机到了。
第142章战前阿俨的嘴,骗人的鬼
庆和三十八年秋玉京
秋猎刚过,年迈的燕帝谢了数日早朝,此时正在天熙台休息赏菊。
名花在,倾国常伴君侧,王昭仪冒着寒风,在花丛中抚琴。
朱道祥打小跟着燕帝,听了不知多少名家乐曲,却还是对宫商角徵兴趣寥寥。
突然,乾儿子急慌慌跑来,立在廊下梗着脖子。
朱道祥打了个呵欠,慢悠悠走过去,小宦官凑到朱道祥耳边,「乾爹,北地的加急奏摺,户部的黄尚书这会儿求见陛下,说广陵王殿下发来急信,要战马呢,若拨不出马,殿下就要钱,今儿儿子瞧着黄尚书都老了几岁。」
朱道祥慢腾腾接过小官宦手里的奏疏,还没看清面上的封戳,燕帝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朱道祥,快拿过来。」
朱道祥疾步到燕帝身边,见那绿菊被折断,还没来得及被燕帝赏玩,便被无情地掷到了地上。
他看着燕帝眼角的沟壑,花白的头发,叹了口气,将地上的残花拾起。
心中只有江山的人,岂会真有闲心赏花听曲。
燕帝看着梁俨加急送来的奏疏,嘴角噙笑。
梁俨写道,明年春季出兵,必拿下北离,扩张大燕疆土。
好,好,大好!
这些年北离三十六部,时而臣服,时而反叛,搅得大燕北境不得安宁。
这次一决胜负,将北离吃下,了却忧患。
朱道祥抱着一枝残花,凑近说道:「主子,黄尚书求见。」
「传他进来。」
黄群行了礼,刚想说国库无钱,再支付不起广陵王殿下的军费了。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燕帝的心情也如这天气一般舒朗,「黄卿,朕知道你想说什麽,广陵王不日便要攻伐北离,他缺什麽你都拨给他,如今秋收刚过,想来国库充盈,你再多调五千石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