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德仪之外。
柳志成还将视野与希望放在新加坡的世新电子身上。
德仪可以直接将对中晶微芯来说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授权中晶微芯使用。
也可能掩耳盗铃式的与中晶微芯成立合资科研公司开对中晶微芯来说更先进的制程工艺。
德仪也可以将部分订单交给中晶微芯片来完成。
德尔法西又觉的刚才的回答过于直接了。
换了个话题。
侧过头跟张恪聊起来:“德仪的研部门员工对锦湖只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消化了从东芝交换来的闪存技术都相当的惊讶。不瞒你们说。我之前也预料锦湖会晚很久……”再一次表达了对锦湖技术力量的惊讶。
这些年受到的惊讶已经是够多的了。
就算关系再亲密。
德尔法西也不是特别的希望看到更多的惊喜。
就像普通人对待朋友的态度。朋友的境况要是比自己差很远。关系倒是能亲密下去。要是朋友突然了横财。往往是他心里最别扭。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没有更先进晶圆制程技术上的经验。我们想在闪存技术继续进步。则要多一些荆棘——好些人都跑过告诉我。这些都是要算融会贯通的艺术……”张恪笑着说。
企业与企业之间是没有友谊的。
不过合作习惯了。
会有一种惯性的力量。
将大家都牵涉在一起。
更何况德仪在中晶微芯也有一定的权益。
当初引进德仪成为中晶微芯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股东。
就是看中德仪在晶圆制造方面的技术实力。
“这还不算什么啊?”德尔法西笑着说。
“周正青都在跟我抱怨。说中国各大高校的毕业生都要给锦湖招走了。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听说你们还将触手伸到香港的几所大学。”
“没有那么夸张。”陈信生笑着说。
“与外资企业相比。我们锦湖招新并不占优势……香港这边,也是受到请托去考察几名博士生的能力。我人在香港,就顺便参加了考察工作。”
“……”德尔法西笑了笑。
能让陈信生亲自出面面试。
这几名博士生还是很受重视的。
说道。
“至于中晶微芯对o。25微米的制程技术感兴趣。我会向安吉伯谨慎推荐的。”
今天晚上就等德尔法西这句话。
……………………
在欧美。
电子行业里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
华人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
锦湖除近几年来在集成电路设计上累积了一些底子之外。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橡树园的“百人计划”实际招募了近三百名华人科学家中高级工程师到国内来参加研工作。
这还不包括中晶微芯旗下由柳志成直接从台积电拉出来的一百多人的技术团队。
也不包括日本筑波市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ess两处实验基的吸纳的华人科学家们。
不包括与德仪与斯高柏等公司联合成立的技术研究机构。
建邺的橡树园实验园已经形成过千人规模的研团队。
加上双导师制构架下进入橡树园实验园实习、实际参加研工作的建邺各高校硕士、博士生规模也接近千人。
这便是让德尔法西也要惊叹一下的锦湖技术团队。
如此规模的研阵营在九八年国内已经可以说是奢华了。
就算中科院几家微电子所专家学者聚集起来都没有锦湖的技术阵营庞大。
但比起海外电子巨头动辄上万人的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