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琴川县好像啥特产都没有。
没有茶,没有丝绸刺绣,没有砚台怪石,没有稀世药材。
这里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县,人们大多以农耕为生。
偏偏琴川县地处丘陵,可种植的良田很少,而赋税一点都没少,人们在这种环境下,不穷困潦倒才怪。
以前朝廷规定每丁可分得百亩田,到了这里却只能分到六十亩。
这六十亩并不全是良田,还有一部分山地。
如今连六十亩也分不到了,因为乡间已经无田可分。
自家大堂哥今年都十七岁了,按理早该分到田地,但里正那里至今毫无动静。
不是里正不作为,而是本乡土地基本分光,余下的都是些草都不长的乱石荒地。
若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那就等于逼百姓去死。
试问谁家能承担得起一棵粮都种不出的田地赋税?
所以樱宝要决定剑走偏锋,给大堂哥二堂哥他们打造一个生财之路。
自家那些金耳雪耳可不就是琴川县一绝么,连温家都派人驻守等候收购,将它们打造成琴川县特产也不算过分。
之后再将杏脯桃脯梨脯这些冠上琴川特产的名头,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了,自家还有葡萄与苹果呢,这些虽不算琴川的特产,但可以顺带销售。
心中主意已定,樱宝嘿嘿一笑,对姜泉道:“我明日就去县城一趟。”
不仅买糖,还要买个铺面。
店铺名字她都想好了,叫“姜记特产”。
虽说打造的是琴川县特产,但店铺名万万不能有琴川二字,否则要被抓去县衙打板子。
行商贱,店铺名幡上不仅不能加县名乡名,连慕容二字也不能出现在招牌上。
因为当朝皇族姓慕容,所有百姓都得避讳这俩字。
:新家
去县城先得去里正那里登记。
好在现在姜三郎是村正,给自家填写好户籍路引,再由里正确认盖戳就行。
因现在农事告一段落,村里的大水沟也快完工,姜三郎索性带妻子儿女一起去县城逛逛,顺便看看新家。
于是春娘拜托大嫂二嫂帮忙照看家里鸡狗与小鸭,这才坐上马车。
樱宝还摘了两筐杏子与桃子,准备送给吴道子,顺便跟他唠唠琴川县特产的事。
马车跑起来比骡车快些,天不亮启程,中途休息两次,喂了一点草料与水,到了午后便驶进县城城门。
姜三郎驾车一路赶到新家门口,跳下车辕抱下三个儿女,再扶着妻子下车。
樱宝仰头打量面前宅院。
不大的院门前铺了几块青石板,门两侧有栓马桩,斑驳破旧的大门还能看出曾经是黑漆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