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七见没有自己的事儿了,打算去“探望”一下自己的老父亲。
通州码头上目前已经在进行阶段性收尾工作,邱大人很满意现在的进度,故而松口让工匠们陆续回乡。
为什么是陆续呢?因为南方工匠距离较远,第一批回乡的都是南方工匠。
北方工匠并没有任何怨言,毕竟在码头一天就拿一天的工钱,何况现在的收尾工作一点都不累,加班都免了。
这一点倒是还被很多南方工匠羡慕不已,能多赚些钱谁会不乐意呢?银子又不会咬手。
不过也没办法,谁让他们家离得远呢?在地利上面他们不占优势。
好在码头上工钱的很及时很到位,不管南北工匠,怀里只要是揣着银子,就没有谁的嘴角能压的下来的。
这点时间挣得钱,真的是是比前几年加在一起都要多,就算再累,他们也能笑出声来。
“大人,要给匠人们的年礼已经准备好了,您看什么时候下去?”
邱城放下账册,拿起待给工匠们的年货清单。
“宜早不宜迟,明早第一批南方工匠不是就要出了吗?今日下去他们也好重新规整一下行李。”
“是,那下官让董大人还有两位师爷一起,人多也能的快一些。”
“嗯,把忘川和阿牛也叫上吧,忘川脑子灵记账快,阿牛力气大,都能帮上忙。”
“是,还是大人考虑得周到,这样就可以南北分开放,也不至于太乱。”
目前码头上十个造船小队是南北工匠混合编队的,这样的目的一来是为了免去南北分帮分派太严重,二来也是出于老带新的缘故。
毕竟参与建造第一艘海船的工匠有南人也有北人,都是非常成熟的匠人。
把第一艘“镇海号”的建造者打散成十个小组后,又用新招募来的各地匠人补齐小组人员配置。
所以现在码头上有几百工匠,这也是为何邱城要多找些人年礼的原因。
只凭着他们几个,怕是要到天黑,这大冷天儿的,谁愿意一直在外面冻着?
年礼的内容很实在,考虑到南方路途遥远还有南方的饮食习惯,基本上都是的腊货。
腊肉、腊肠的量基本上一人十斤,北方人也喜欢吃腊味,这一项就没有什么分别。
再有就是布匹,给工匠们足了工钱也不见得有多少人舍得给家里人买些京城的时兴布料回去给老婆孩子做新衣,顶多就是回到家乡再买些粗布。
邱城和通州府的商户签了大笔订单的买卖协议,这样大批量差点儿采购能够拿到极低的价格,基本接近商家的进价。
商家也是为了清一下库存,虽然都是很好的细棉布,但是有些京城的百姓觉得过时了,就不会买。
两边也是一拍即合,邱城直接将布商的积压库存包圆儿了,核算下来每个工匠都能分半匹布。
只要规划着用,家里人口又不是级多的,基本家里每个人都能在新年添新衣。
即使不够全家的,大家也会默契地紧着老人和孩子做新衣,毕竟工匠们自己的冬衣是今年初冬新下来的,还是崭新的。
除了腊肉腊肠就是一些干货和糖了,这些过年都少不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糖是麦芽糖、芝麻糖之类的,肯定不是绵白糖和大白兔奶糖。
喜欢女穿男后,靠读书为家族改换门楣请大家收藏:dududu女穿男后,靠读书为家族改换门楣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