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灵异耽美 > 考古簋迹 > 第1章 一个人的文管所

第1章 一个人的文管所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海棠醉月 至暗森林:我的刑侦笔记 操梦师 民间故事奇谭 真实逃杀俱乐部 被读心后,恶毒千金人设崩了 风水天师 斗爷 地下密藏1949 罪恶狩猎者:头号追凶人 暗夜烬明 午夜杂货铺 你闻,今晚的风是杜鹃花香 盗墓日记:坟藏书 禁欲妄爷掐腰宠 高手下山:开局我把绝美女尸整活了 我去酒吧你卡颜?当场逮捕诈骗团! 真千金心声泄露后,京城处处都是猹 尸香美人 麻衣风水师

穿过坝上的原始森林,便是勐腊县。这是一个位于西南边陲的小县城,县里有个农场,原先属于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的驻地,现在早已改制成国有制企业。现在毕竟时过境迁,随着县城里大搞基础建设,过去生产建设兵团的痕迹,就是剩下那些荒地里散落的破败茅屋以及残留的土墙上依稀可辨的暗淡标语。

勐腊常年闷热多雨,生活在这里不是被太阳晒得汗流浃背,就是被雨浇得全身湿透,反正每天身上几乎是湿乎乎的。只是这块风景的确很美,尤其倚霍山那块宛如人间仙境。而且当地傣家人也是热情好客,让人也甩脱了些对天气的恼怨。但说实话,张鲁一来勐腊已经五年,却始终无法喜欢上这个地方。

这一切缘于张鲁一的心境。他是正儿八经的名牌大学考古系的高材生,按道理分到什么古都或者大型遗址之类可以干一番事业的考古所。再不济也可以妥妥地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博物馆里做个研究员混日子。偏偏刚毕业就被上面分派到这个犄角旮旯。说好听点是叫分配,说难听的,就干脆是配。

在张鲁一看来勐腊这地方从来不是文明中心地带,在古时也属于蛮荒之地,除了傣家人和少量马帮,很少会有人涉足此地,所以关于考古的工作乏善可陈。他每天的工作不过就是去坝上西边的丛林里巡视一下那座被当地人叫做鬼王陵的大土丘。

鬼王陵在勐腊周边有些名气,上了点岁数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据说和一个鬼王点兵的传说有关。但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张鲁一自然不会相信这是鬼王点兵这一套,勐腊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暗河纵横交错,最大可能是地下河涨水导致的溶洞的共振引起的。但他毕竟不是搞地质的,所以也只能做个看上去合理的科学推理。

不过鬼王陵的现并没有传说那么神奇,实际上是一九四零年瑞典探险家斯文森在勐腊地界原始森林探险时,次现并记录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根据这个线索指引,十几年前,州文管所就已经进行了初步勘探,当时就现一座竖穴土坑墓。张鲁一看过初探的资料,根据勘探的结果,这个墓更像是战国楚墓的规制。但毕竟没有掘,还不好明确葬制的源流,不过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的断代是基本可以明确的。

根据这个土坑墓的长款规制来说,最多也就是个士大夫级别,守着这么一座屁也不是的小墓,他感觉在这儿再待几年,自己真的废了。

更让他生气的事情还有。他家老爷子张卫东虽然在京城鉴古圈里也是赫赫有名,工作虽然与考古无关,却时常协助文物局或者博物馆对回归文物鉴伪,与国家文物局的历任领导都是老熟人。就是现任文物局局长侯耀明,他张鲁一也是叫着“伯伯”长大的。他曾经电话里缠着老侯要求调动工作,却偏偏听到老侯告诉他,就是他家老爷子主动要求要自己亲儿子也就是张鲁一来这地方蹲点。老侯说他当时也劝过张卫东,在这地方时间久了,这孩子就废了。但张卫东态度坚决,老侯也就只能作罢,所以问题的关键点就在张卫东的态度上。

对于自家老爷子,张鲁一也是无奈。张卫东在别人眼里或许是个所谓的成功人士,但在张鲁一这儿却很难认为他是个合格的父亲。他从小没见过亲妈,张卫东也从来不跟他提他母亲的事情,搞得就像他是哪块烂石头里蹦出来一样。对于养他这个儿子,张卫东除了温饱,其他的他也一概不管不问,甚至他有一度怀疑自己真的是张卫东在路边随手捡来的。读研的时候,他实在忍不住揪了老爷子的一撮头去偷偷做了亲子鉴定,好在鉴定结果确认的确是亲老子,这才让他解了这个心结。

因为张卫东的关系,他从小耳濡目染地对那些古代的盆盆罐罐尤其感兴趣,张卫东也不避讳儿子学自己的本事,当然也没认真当做正经事去教。这让张鲁一总是有种感觉,张卫东并不在意儿子将来是不是子承父业之类的未来大事,完全只是自己觉得有趣而已。于是引起张鲁一逆反,誓以后坚决不涉猎鉴古行,却因为实在是喜欢文物,又被老侯伯伯忽悠着选择了学考古。听了他的决定,老爷子当时啥意见都没说,只说了知道了就结束了。没想到,这死老头子在关键地方猫着他,冷不丁就给他一个闷棍。

张鲁一工作的地方就在县人民医院边上,原来是医院闲置的小库房,用pVc板隔成前后间,里间宿舍外间办公室,再挂个木牌,就成了勐腊县文物管理所。说多简陋就多简陋,张鲁一刚过来的时候还只能呼呼地吹电扇,整夜整夜跟蚊子干仗。好在没多久,上级单位拨了些款项,趁县医院扩建的便利,重新装修了一下房子,还给装了空调,日子才好过了些。

看上去这儿像个正经的国家单位,其实工作人员就他一个人,说到底就纯粹一个看坟的,一个人足够用了。让张鲁一更加不爽的是,这文管所就是在他毕业前半年刚刚成立,就像是特意给他准备的似的。张鲁一甚至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来跟前任文管员大刘交接的时候,大刘那一脸同情心泛滥出来的灿烂笑容。

最近各地盗墓犯罪活动猖獗,文物部门与部门都加大了各地文物单位的保护力度。按规程,文管所除了征集一些傣家文化的文物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一周巡查一次鬼王陵,以便对鬼王陵进行相关的维护。

鬼王陵离着勐腊县城大概四十多公里,如果就靠两条腿走着去,又是山里又是密林,张鲁一算算这来回近九十公里,可能早上过去晚上都回不来。这深山老林的,一入夜不是野兽就是鬼打墙,讲不定就直接殉职了。可就他这个文管所的级别,还够不上申请小车。好在他跟农场的人混熟了,花了几千块从他们手里淘了一辆不知道几手的破吉普。这车除了喇叭不响,开起来所有零件都响还老熄火。

文管所的另一边就是个修车行,张鲁一就把这破车开到哪儿维修。车行老板叫朗英,祖上都是傣家猎人。他年轻时候走出寨子外出打工,学了一手修车的好手艺,最近几年回来就在县里开了这家修车行。县里车不多,所以工闲的时候,他还是会扛起猎枪出门打猎,照他的话说,以前打猎为了活着,现在打猎就是为了生活。

朗英热情开朗,也有着傣家人天生的忠厚,经常到张鲁一这儿喝酒唠嗑,一来二去也成了朋友。当朗英看到张鲁一的破车,只能连连摇头,不过他还是二话没说直接上手捣鼓了几天,竟然修好了还不要钱,张鲁一只能拿了两条华子递过去。

五月刚过,张鲁一照常巡视过鬼王陵,开着车回勐腊县城刚刚过了午饭点。将将开到县人民医院,远远就看见岩香坐在文管所门口,紧张地盯着文管所的窗户。

岩香是傣医温代的女儿,正在县医院里进修学习西医。张鲁一初来勐腊,人生地不熟的时候第一个认识的就是岩香。这是个典型的傣家女孩,性格热情泼辣。除了皮肤稍微黝黑了些,五官和身材都可以称得上俊俏匀称。她很爱笑不认生,只是因为是女孩,一直就没离开过勐腊这块地方。所以很爱听张鲁一给她瞎扯些外面世界的事,唬得小姑娘大眼睛忽闪忽闪地一脸羡慕,一有空就往张鲁一这儿跑,顺便帮着张鲁一整理些家务事。

岩香看到张鲁一的车,用力挥了挥手“鲁一锅!”岩香的汉语说得还不错,就是哥和锅有些分不清。

“岩香,有事找我?”张鲁一看岩香神情紧张,赶紧熄了火跳下车。

岩香指了指文管所大开的窗户,轻声说“刚刚看到有坏人翻窗进去了,被我堵在里面呢。”张鲁一这才现岩香身边支着一根碗口粗的木棍,瞅这架势,估计不是岩香说的“堵在里面”这么简单。有人翻窗进了文管所,虽然张鲁一也没什么财产在里面,但终究是来者不善,他从腰间抽出甩棍,缓缓地走近大门。岩香则举着木棍紧跟在身后。

轻轻开了锁进屋,果然有个穿着夹克牛仔裤的男人趴在地上,捂着脑袋,痛苦地呻吟着。张鲁一走快步走近,迅反锁住那人的脖子,将他拉起。

“大春子,你小子怎么来了?” 张鲁一叫道,不由得松开手。

大春子挣脱开张鲁一,用手使劲揉着后脑勺,哼哼唧唧,“卧槽,疼死老子了。”

大春子,学名叫李春,跟张鲁一是小。张卫东刚刚从上海到北京时租住的大杂院对门的小孩就是李春,家里是东北那块到北京做小生意的。因为岁数一边大,所以能跟张鲁一玩到一块去。这小子从小就有点野,喜欢充老大,论岁数比张鲁一还小几个月。小时候,张鲁一没妈长得也瘦小,会被胡同里的孩子欺负。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单纯,他们并不会像电视剧里遇到没妈的孩子就在屁股后面嘲笑什么“没妈的野孩子”之类,主要是张鲁一的夹杂着吴侬软语的口音,被这些口里带着标准儿化音的孩子们视为异类。因为李春打架够狠,所以那时候都是李春罩着他,让他少挨了许多揍。

初中的时候,张卫东买了房搬出大杂院,好在新房离得不远,李春时常会过来找张鲁一玩。因为张卫东时常摆弄些古玩字画,李春耳濡目染地感了兴趣也学了些去。尤其张老爷子有一身文人风骨,以至于李春一直就把张卫东当作自己的偶像。李春脑子活泛,很讨张卫东喜欢,时间久了李春顺理成章地成了张卫东的干儿子,开始改口叫张鲁一哥。

后来张鲁一上了大学,不爱读书的李春高中毕业当了兵。从部队专业回来,原本倒也可以有个安稳的工作,可他放弃了进公安系统的机会,主动要求跟着张卫东学鉴古,还在潘家园开了间古玩店。那时候就缠着张卫东要做他徒弟,张卫东没有收徒弟的习惯,只是李春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小子,又跟张鲁一是铁哥们,所以他也乐意就那么点拨一下,拒绝了李春正式拜师的要求。虽然没行拜师礼,李春在心里早已认定了张卫东这个师父,也时常以张卫东关门弟子自居,张卫东也就随他胡闹去了。没想到的是,李春没几年就在北京古玩圈里混得小有名气。

李春讲义气,重承诺,只是有些痞气。可能真的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小子女人缘极好,却始终没有个定性。这种情况是张鲁一这种纯天然单身狗永远无法理解的。张鲁一觉着他这次无缘无故跑到勐腊来,估计又是躲什么情债来着。

张鲁一给他泡了壶茶,这是温代家送的傣家自制的白茶。李春喝了一口,翻着白眼叫道“操,这什么鸟茶,中药吧。”

“我这儿就只有这茶,爱喝不喝。” 张鲁一作势要将茶收走,李春立刻护住“我大老远跑来,渴死了,难喝总比没有强。”

张鲁一问他为什么到勐腊来,李春讪笑着说想你了呗。这鬼话张鲁一绝对不会信。说起来李春的确是个随性的人,会做出这种想走就走的事情。但毕竟北京到勐腊路程可不近,而且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江湖,往往都是琐事缠身,完全不能像小时候那般自由自在。

“是不是把哪个女人肚子搞大了,来避风头的吧?”张鲁一也不藏着掖着,干脆就开门见山。

“你还不了解你兄弟我,我是那种不小心的人么。”李春继续讪笑着, 喝了几口茶,才故作正经地慢慢地说“我这次是受了你们家老爷子的委托,特地来找你。”说完,李春抬眼观察着张鲁一的表情,现张鲁一没有回话,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李春有些尴尬,挠着头只能说实话“我找你……借点钱,江湖救急。”

张鲁一也不问什么,起身开了写字台抽屉,取出一张银行卡,直接丢给李春“我这些年工资全在这儿了,我在这儿也用不了什么钱,大概有三十来万,够不够?”

李春接了银行卡,问了一句“密码还是你生日?”也不等张鲁一会话,直接塞进兜里。张鲁一虽然不涉猎古玩行,但他也知道古玩行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当。做成一笔买卖就是大鱼大肉,如果遇到不景气的时段,喝西北风也是常事。这点任何行业都一样,能做到稳赚不赔的,还是极少数的那一小撮人。

张卫东就是一小撮人中的一个。近十几年,古玩收藏大热,喜欢搞收藏的大多又都是外行,于是高薪请名气大的鉴古师帮着掌眼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张卫东卖的就是他的名气和本事。但张鲁一认为张卫东有钱是他的事,和自己也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李春,则是因为开古玩店时,张卫东已经帮衬了许多,而且自己也借着张卫东的名气得了好些好处,真到周转紧张的时候却实在开不了口,也是人之常情。

李春又端起茶杯喝了几口茶,目光落在窗外,忽然想起自己被敲头的茬来。他想着就火大,自己捯了两趟列车,到了版纳还得换差点把他颠散架的长途客车才辛辛苦苦赶到勐腊,已经又饿又累,跟狗似的。好不容易找到文管所,却是铁将军把门,打张鲁一手机说是不在服务区。眼瞅着文管所窗户没关严实,想就从窗子爬进去吹会儿空调或者还能踅摸点吃的。刚刚爬上窗棱的当口,后脑瓜子就直接挨了一闷棍,直接就给干地上,半天没爬起来。

倒了血霉了,李春心说。想起前面爬起来的时候,恍惚间似乎看到一个抱着木棍的女孩站在门口。赶紧看向门口,那里哪里还有人在?李春愣愣地瞅着横在地上的木棍,一时暴起“卧槽,不会是那丫头揍得我吧,我李春啥时候受过这份窝囊气。”说着就要起身出门找人理论。

张鲁一拉住李春,转头看向门口,没瞧见岩香。估计看到李春跟自己这么熟络,知道自己敲错人就逃开了,于是诺耶道“谁他妈叫你天生长得一张家贼的脸,还好我认得你,不然也给你一棒子。”

李春也知道刚刚也没看清那女孩的脸,就算出去找也未必认得,随即摸着脸,对着窗户的玻璃左右查看“我哪里像坏人,不是挺帅的么。”也算是给自己台阶下了。

坐了会儿,李春像是又想到什么,将身子向张鲁一身边凑了凑“前面街上我瞅见几个熟人,都是道上盗墓的行家,估计有事,你可得留个心。”古玩行鱼龙混杂,有些店家与盗墓贼沆瀣一气,一个负责销赃一个负责供货。盗墓的行当终究是犯罪,所以这类交易几乎全部都是地下交易,双方都十分谨慎小心,屁股擦得也干净。警方也曾经多次行动抓捕,却因为很少获得实质性的证据进行量刑。

张卫东有一条准则就是绝对不与盗墓贼有瓜葛,所以自诩为张卫东徒弟的李春自然也坚持了这条底线。在这行里混久了,对一些行里人和事也心知肚明。

盗墓?这里好像只有鬼王陵还有点价值。不过张鲁一觉得好笑,鬼王陵除了名字霸气些,剩下的也就是那个神乎其神的传说了。根据实地勘测的结果看,也就是3米左右的竖穴土坑墓,按这等级如果在中原,最多不过是个士大夫墓葬的规模,估计也不会出什么贵重的陪葬,盗墓贼兴师动众选择来这里盗墓,那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张鲁一想这些人最多也就是过路的。于是张鲁一随口应了句知道了,也没往心里去。李春也就是那么一说,见张鲁一没什么反应,也权当没说。就说他觉得自己既然来了,就准备在勐腊玩几天再走。

勐腊能玩的地方不少,以前李春也来过勐腊找张鲁一玩过几回,他喜欢这种原始丛林的风景。只是文管所地方太小,还只有一张行军床,所以李春不爱住这儿。所以每次来,张鲁一就将他安排到北街孙寡妇开的民宿住上几天。

孙寡妇是鹅蛋脸,皮肤紧致,白皙水润,身材也是凹凸有致,单从这些根本看不出她已经是个四十出头的女子。整张脸除了眼睛略带三角显得凶了些,其他也说不出什么缺点,至少在勐腊地界也算是漂亮的妇人。孙寡妇自己也喜欢捯饬,只是有时候不是那么得体,她时常画着厚厚的浓妆,穿着时尚衣裙和包包在勐腊街上闲逛,张鲁一也不懂这些服饰皮包的时尚,但他也能看出这些在勐腊很少见到的奢侈品品牌。这让孙寡妇在勐腊地面上显得格格不入,常被人在背后指摘为像个站街的。人们背后的议论,孙寡妇其实都知道,只是依旧我行我素,权当是当地人脑筋闭塞,嫉妒罢了。

孙寡妇并不是本地人。她男人原来是农场的职工,九十年代,农场经济不景气,她男人想着趁年轻干脆去了广州打工,没几年就在县里盖了带个小院的两层小楼,还带回个婆娘,就是孙寡妇。没想到男人后来不幸在一次事故中死于非命,虽然拿了一笔赔偿款,但终究家里顶梁柱算是塌了。孙寡妇也没因此离开勐腊,守着两层小楼,就她一个人住在一楼的西间,其余房都空着,也就干脆改建成了个民宿,倒也活得潇洒。

喜欢考古簋迹请大家收藏考古簋迹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随机推荐: 蚀梦者 魂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