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就是怕被他人知道,正如荀攸所言,一州刺史鹤立鸡群不是好事,其他的刺史要么这不行那不行,不还是好好的在任上等死?
你这都行那都行反倒是得不到嘉奖,最大的可能是被调离徐州,然后像皇甫嵩那样做一个救火队员。
其实这么安排没错,唯一有错的就是,关荣光知道这样救不了大汉。
大汉需要的不是一个救火队员,他需要一个强势绝伦的英雄站出来。
而成为英雄的关键一点就是有地盘、有兵马,群雄讨董时期的袁绍有这个机会,袁术有这个机会,但这两人都不肯做英雄。
而眼下关荣光要做的就是,他也要创造一个这样的机会,让他能够挽救乱世。
也许这有些痴人说梦,但关荣光打心眼里想这么干,翻遍史书之后,五胡乱华的惨状实在是让他不忍。
他不想让汉末乱世游戏世界里的进程走到那一步,他想尽可能的减少汉末的损失,保全更多人活着。
……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沉迷敛财的汉灵帝终于想起自己该干正事了,于是他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统率,以此制约大将军何进的军权。
除了自号无上将军的汉灵帝刘宏外,八校尉分别为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这其中除了小黄门蹇硕,其余诸人都是汉灵帝精挑细选的人选,他认为这其中很多人都有报国之心,可其实这一点他看的大错特错。
不过这都不影响汉灵帝做一番事业的决心,中平五年(188年)十月,西园八营募兵完毕,汉灵帝还特地在洛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
妄图用这种方式激发大汉臣民上下一心,但殊不知,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大汉举国上下的有识之士嗤笑他。
……
中平五年末(188年),朝廷几乎放弃了收复凉州的希望,很大程度上让地方自守。
但当王国率大军东进攻长安门户陈仓时,朝廷再度起用皇甫嵩以解除眼前的危机。
皇甫嵩被任为左将军,带兵两万;董卓也有两万部属,协助皇甫嵩。
当皇甫嵩、董卓到陈仓后,急于求功的董卓敦促皇甫嵩立即解围。
皇甫嵩却不同意,他认为陈仓防御坚固,不易被攻克,他们只需要坐等王国军泄气。王国围城八十余日,毫无进展。
王国围陈仓一直持续到中平六年(189年)春,王国军疲劳了,放弃围城。
王国军休息时,皇甫嵩下令追击。
董卓据兵家“穷寇莫追,免其死战”的道理反对。
皇甫嵩却驳回了,认为王国撤退不是有组织的,而是斗志全失的结果,董卓不听号令。
而皇甫嵩选择率本部进攻,留董卓殿后,取得大胜,斩首万余。
董卓为此自觉羞愤,但他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于是他心中滋生了对皇甫嵩的怨恨。
陈仓之败后,王国被韩遂、马腾废黜,原信都令阎忠被推为凉州叛军的新头领。
但阎忠不久去世,叛军内斗并最终分成三个集团:金城的韩遂集团,渭谷的马腾集团,枹罕(在今甘肃)的宋建集团。
叛军的权力从起事的羌胡叛军转移到本土汉人叛军手中。
而作乱的范围也大大缩小,三辅之地免收侵袭,仿佛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幽州牧刘虞也平定张纯叛乱。
可此时的汉灵帝却已经病入膏肓了,长年累月的放纵终于是迎来了苦果。
此时的汉灵帝别说展露自己的雄心壮志了,他已经连床都下不来了。
在生命逐渐衰微的时刻,汉灵帝密诏小黄门蹇硕,让他拼劲全力也要保住自己幼子刘协,不要让皇后何氏和大将军何进害死他。
其实在汉灵帝心里,最适合继任皇位的正是幼子刘协,相比于长子刘辩,刘协更加聪慧,可惜的就是刘协没有自己的势力。
相比于其哥哥刘辩的家底,汉灵帝并没有扶持其刘协的势力。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小黄门蹇硕保住刘协的性命,这也是他身为父亲唯一能为刘协做的事情了。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