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麾下的凉州兵马毕竟久经战阵,典韦刚带人偷袭伊阙关没多久,前线攻打关东联军的李傕就收到了消息。
这种情形下,李傕第一时间想的并不是后退,而是让张济领兵加紧强攻,然后他派人通知郭汜,要求他开始撤兵。
三人所部兵马之中,唯有郭汜麾下兵马还没投入战场,眼下由他们去解伊阙关之围,最是合适不过。
不过相应的一点,那就是李傕必须催动手下加紧攻势,争取在天亮之前打退联军,只有这样,李傕才能带领手下快速撤离。
事实上,李傕的反应也在关荣光的预料之内,这也是为什么他派人将刘备叫过来的原因,只要前线有高顺和刘备所部,那即便是李傕手下有飞熊军,他也休想轻松撤回去。
战争一直从半夜打到了天明,短短几个时辰之内,有数名诸侯麾下人马被打散,大批大批的逃兵顺着嵩山开始往东逃亡。
兖州刺史刘岱也是灰头土脸的找到了关荣光,当头一句就是,“公绪,我部兖州兵马被打散了,现在收拢起来连三千人都没了。”
听着刘岱的诉苦,关荣光正色回道:“此次贼将趁黑偷袭,我部兵马也死伤惨重。”
刘岱点了点头,咽了口口水说道:“贼将势大,不若咱们暂且退避?”
关荣光毫不客气的摇头回道:“不退!眼下已经天明,正是拼生死的关键,现在退了,等待咱们的就是追杀,现在顶住了,敌人就该害怕了!”
刘岱沉凝了片刻,最终点头回道:“公绪说的有理,眼下陛下被董卓胁迫着去了长安,咱们要是退了,再想打过来就难了,还不如拼死击退敌军。”
刘岱与旁的诸侯稍有不同,他乃是汉室宗亲,先天性就希望大汉正统长存,所以在面对困境时,他总是比其他诸侯多了那么一种拼死缘由。
想通了其中关节,刘岱也不做犹豫,吩咐自己身边亲信,让他们去泰山郡将臧霸调过来。
关荣光听到刘岱的打算,很是诧异的反问道:“刘兖州莫不是要放弃泰山郡?”
刘岱苦笑一声,很是落寞的反问道:“汉室已然如此,难不成泰山郡能比长安、洛阳更重吗?泰山郡难道能比皇帝陛下的安危更重吗?”
关荣光听到这番话后闭上了嘴巴,两个本就思想不同的人是说不通的,在他心里,汉献帝刘协的命没有多贵重,更是比不上一郡百姓的安危。
但在这些个诸侯眼里,汉献帝刘协的命比一郡百姓贵重多了,甚至于比一州百姓都贵重。
长达四百年的法理纲常就摆在那里,犹如一座大山让人望而生畏,关荣光可以不畏惧,但他却也没法子改变。
因为这天下知晓道理的人太少了,不足大汉十三州百姓的百分之一,更多的百姓都是一辈子走不出百里地、不认识自己的名字,他们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挣扎着活着。
……
李傕这边还没来的及撤退,孟津关已然陷落了。
袁绍、袁术带着大军过孟津直逼洛阳,坐镇洛阳抵抗联军的董卓很是震怒。
不过他还是派出了使者与袁绍、袁术联络,想要用高官厚禄换两人退兵。
可这是袁绍、袁术不可能接受的,他们已经来到了洛阳境内,如果不能夺下洛阳城,那他们又怎么奠定自己天下霸主的地位呢?
此时的汉末乱世就好比是春秋战国时期,高高在上的皇帝早就掌握不住鞭策天下的权力,而董卓、袁绍、袁术甚至于其余各路诸侯等等,他们都是盘踞一方的“皇帝”。
权力的暴涨带来的就是欲望的暴涨,而现在阻止他们野心的正是董卓。
法理纲常不可作废,人心旧俗还未改变,董卓的性命也必然不可被留下,只有斩杀董卓后,关东联军才算的上成功。
若不然,等到了还政于汉献帝那一天,他手中若是再掌握了董卓现在这么强悍的力量,那么天底下没人能限制他。
在袁绍、袁术这种野心家心里,与其说现在是在攻打董卓,不如说是在消弭汉献帝未来的力量。
当袁绍、袁术的拒绝言论传回洛阳时,董卓没有选择继续压制心中的怒火。
他将屠刀挥向了汝南袁氏,初平元年三月十八日,长安朝廷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灭族。
汝南袁氏老一辈的名臣、族长都死在了这场屠杀中。
此消息传到关东联军时,袁绍、袁术都吐血哀嚎,袁术是真的伤心,他父亲和叔父死后,汝南袁氏的人望就落到了他和袁绍身上。
这在袁术看来是很不好的,因为他是袁氏嫡子,即便是袁绍被过继给了他的伯父,可毕竟袁绍是庶子。
在继承性上谈,袁术更该占据优势,他此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可惜现实还是给他上了一课,此次关东联军盟主是袁绍而不是他袁术,诸侯们亲近的也是袁绍。
袁术已经看明白自己不得人心了,原本他就期望着,打进洛阳后,让自己的父亲和叔父帮助自己重掌人脉。